武康路的“网红进阶”之路


作者:姜天涯 李欣欣
编辑:韩小妮
时间:2020-11-13 14:30


如果说武康路在商业模式方面的成功,是走向网红顶流的一条分支,那另一条分支,就要归功于武康路“医美”级别的改造了。


今天武康路的模样,和20年前相比,那就是淘宝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区别。

20年前的武康路上,还开着马路菜场,各种脏乱差。

1998年报纸上这样写道:

“兴国路、武康路、天平路、余庆路加上淮海路……这儿却有一个非法马路集市。来自本市及周边省市的一些菜农菜贩每天清晨在这儿‘济济一堂’,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菜市’。” 

“负责打扫武康路的民工说,每天可在路口扫出三四车垃圾,多的时候有六车,都是茭白叶、毛豆壳、洋葱皮之类的东西。”



■1998年,《文汇报》就武康路马路菜场问题刊发了大篇幅报道。


不过,短短几年后,道路的模样就开始变脸,走上通向网红“进阶之路”了。

1998年起,报纸上开始出现“保护老建筑”这样的字眼,历史感满满的武康路被挑了出来。

2003年,徐汇区政府启动“衡山路历史风貌区的核心保护区整治工程”,武康路被列入首批整治名单,并且作为样板路,最先动工。

整治措施包括拆除违章建筑、整修破损道路、实现破墙透景、粉刷建筑物墙面、建造景观灯光等等。

2009年,马路沿街围墙恢复成上世纪30年代的样子,绿篱配上古铜色雕花栏杆。



■淡黄色的墙垣配上斑驳的树影,武康路确实很好拍。


今天的小红书上,冰淇淋配上复古栏杆,那是“打卡武康路”的最佳明证了。

为什么武康路改造后看起来很舒服,而没有变成像去年常德路某段街面“黑底白字”统一店招那类槽点满满的样子?

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参与武康路街区保护的团队中,有上海建筑界顶级大拿——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

2016年,解放日报上曾刊登过一篇伍江的口述文章。

“那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市规划局的一位同志打来的,他对我说:‘武康路这个地方在瞎搞。’”

“原来,有关部门不仅要把武康路所有店招全部拆掉,还打算把整条街道的商店都弄成一模一样的外观,请一些艺术家帮忙设计。”

“请艺术家没问题,问题是只要求设计成同一种模式,整条街道都要统一格式化。”

“你能想象,一座城市里,建造的房子、招牌等等全部一模一样吗?这样的市貌是没有魅力的。”

于是,当时还在市规划局工作的伍老师就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系沙永杰老师来执行,并动员同济大学的年轻老师和高年级博士生,让他们志愿参与。



■不少新人选择在武康路上拍摄婚纱照


这群人精细和专业到什么程度呢?

从马路的开店率,到建筑外的一个挂牌、一个邮报箱,都会进行仔细考量。

武康路232号开了20年小店的孙老板,原来开的是修车店,在7年前的业态升级中,转型成了外贸袜子店。

孙老板在这附近生活了几十年,他这样描述现在的武康路:“现在不都是(流行)复古了嘛,这个街感觉上是老的,树荫好呀。”

2018年3月,武康路走红最后一战打响——“武康路架空线入地工程”启动。

几个月后,大楼外密密麻麻的“蜘蛛网”不见了,大楼彻底恢复清爽,被媒体形容为“百年前疏朗天际线正式回归”。



■在此之前,拍摄武康大楼的照片一定会拍到电线。


但媒体没想到的是,天际线的回归,给社交媒体带来了全上海可能最有识别度的一幅拍照背景。

“2018年开始,每个人一定要到武康大楼拍张照。”Franck Bistrot的负责人说道。

这个熨斗形状、给人无限遐想的老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历经近百年后,终于在互联网的春风之下,成为了宇宙级网红。



■四面八方的镜头对准了武康大楼这座近百年的老公寓


这些照片像被流水线生产出来一般:排队打卡、po上互联网,收到点赞种草,下一波人继续打卡,循环往复。

尤其是疫情常态化之后,诗和远方也“出口转内销”了。    

不过有趣的是,武康路到了晚上,还是安静得像个村子。



■晚上8点不到,武康大楼附近终于恢复了宁静。


要问为什么?

天黑了,拍照拍不出来了。



参考资料:

1. 黄卫芳,《这里,“马路菜场”为何屡禁不绝?》,1998年09月28日。

2. 姜丽钧,《千幢花园住宅修旧如旧  衡山路风貌区将放大休闲功能》,东方早报,2003年10月28日。

3. 吴卫群,《零乱店招煞风景》,解放日报,2004年2月17日。

4. 李和裕,《挖掘花园洋房经济潜力 徐汇要整治1000多幢老洋房》,解放日报,2004年05月27日。

5. 张勇,《徐汇12栋优秀近代建筑重现雅致 保护性置换救老洋房(附照片)》,新闻晚报,2007年10月25日。

6. 吴晓青,《武康路沿街将恢复“飞花轻墙”》,I时代,2009年06月05日。

7. 伍江、龚丹韵,《武康路是如何重现百年历史风貌的》,解放日报,2016年2月1日。

8. 舒抒,《期待94年武康大楼“素颜”变美的那一天》, 解放日报,2018年03月16日。

9.  林绮晴,《这个法国人在上海待了 12 年,上海最美马路上的 6 家“网红店”都是他的》,好奇心日报,2016年11月14日。

10. 袁玮,《徐汇警方“无感”安保 让“网红打卡地”安全有感、服务有感》,新民晚报,2020年10月8日。

11. 《顶着“Farine面包丑闻”重新开业的法国餐厅,你会去买帐吗?》,ShanghaiWOW,2017年5月26日。

12.  blublu,《双面法租界:武康路v.s.永康路》,公众号“企鹅吃喝指南”,2016年7月11日

13.  张硕、李东华、徐妍斐、叶松丽、吴艺璇,《天天排队的网红面包店Farine,做面包的面粉普遍过期3个月》,新闻晨报,2017年3月24日。


- END -


写稿子:姜天涯 李欣欣 /

拍照片:姜天涯 李欣欣/

编稿子: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