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神秘了89年的别墅今起开放!茑屋书店也要来,这个网红打卡地大变样啦!


编辑:吴琼
时间:2020-11-14 11:06:49

说起上海的“网红打卡地”

上生·新所必须拥有姓名

无论是潮人网红

还是历史建筑爱好者

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但是,在这个网红地标中

有一幢神秘的建筑

以往

我们只能远远地看它

掩映在枝繁叶茂的绿植里看它

又或是从空中俯瞰它的样貌

想象它的故事

现在

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走进去

身临其境地感受上海滩传奇老洋房

好消息!

11月14日(本周六)

也就是今天

孙科别墅将正式面向市民开放

29年间,留下100多幢各色建筑,这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留给上海的历史记忆。而其中,位于番禺路60号的那栋别墅对他的意义更非同一般,因为这里,曾是他精心为自己及家人设计的“家”。只是因缘际会之下,他将这座房子以低价转手给了自己的好友——孙科。1932年—1948年,孙科回上海时就居住在此。

经过大半年的整修,89岁的别墅重新焕发了活力

红色的砖瓦、多变的窗框、平缓的屋顶……

这是一幢糅合了西班牙、意大利

文艺复兴等多种风格的混合建筑

西班牙式的建筑主体,横向的三段式设计,局部的古典主义对称手法,门廊、平拱、弧拱、圆拱等多变窗框和意大利风格烟囱,虽混搭各派建筑风格,却相得益彰。

漫步在别墅的每一个角落

设计师当初的“良苦用心”可窥一二

在别墅的一楼内

大量运用了很多尖拱以及圆拱等设计

整体有着别样的浪漫风情

■螺旋立柱

■柚木楼梯

■席纹地板

在修缮过程

这幢老房子仿佛一本许久未打开的书

也给施工方很多意外与惊喜

你看,这一片片的像不像鱼鳞?

这种鱼鳞状的黄沙水泥抹灰饰面修补

极其考验修缮师傅的水平

二楼西侧房间的木质百叶窗

这种暗窗帘的做法

在上海近代建筑中也不多见

而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

基本残缺无法使用

现代工厂碍于成本太高和技术难以达到

不复生产

最终,在原基础上进行分析构造后重新修复

甚至还使用到了部分老木窗进行拼凑

东侧的一间房间

有一扇隐匿之门

打开之后发现是一个长久未用的保险柜

原来是孙科存放重要文件的地方

他的后人来过现场后

终于揭晓了“当年孙科不让自己进去玩”

原因所在

从底楼大厅迈出,眼前的景色豁然开朗

正如建筑本身融合了多种风格一样

孙科别墅的南面大花园则一定程度上

借鉴了中式庭院的设计理念

若干株白玉兰繁盛开放,散发着幽幽清香

花园小径以青石铺就

草坪、鱼池、碧树、绿植…

配以湖石驳岸

既遵循中轴对称如同法式园林的中央布局

又兼具曲径通幽的中式园林特性

而其中最有说道的莫

过于底楼南面正中央的一处微型喷泉

四只蟾蜍分立四角

向中间的蓄水池喷吐水柱

别有意境

考验你眼力的时候到了

这些蟾蜍都是跟老宅同年的老物件,为了更好地进行展示,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保养。此外,考虑到老物件的使用与保护,其中三只是复刻版。如果你来现场,可以仔细地分辨下:孰真孰假。

不多说了

继续看图~

嗲不嗲?

■图片来源:许一凡

美不美?想不想去“打卡”?

11月14日,孙科别墅经过修缮更新之后,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首展“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随之拉开帷幕。

展览时间:

2020年11月14日-2021年3月14日

需要提醒的是,展览采取预约制

微信小程序关注“上生新所”,即可预约

除了孙科别墅的开放

一个月后,茑屋书店上海首店

也将在上生·新所中的乡村俱乐部开业

两层楼高的空间内

丰富的精选图书、限定商品和体验活动

将向上海市民展现

“茑屋书店”这一来自日本的文化IP

“上海的茑屋一定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上海万科上生新所负责人陈丽琳表示,上海茑屋书店位于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从空间厚度和文化底蕴来看均有其不可替代性。茑屋书店带来的内容也将充分践行“建筑可阅读”的理念。

更令人期待的是

上生·新所二期建设也提上日程

近百年前

这里是供外籍侨民休闲娱乐的

哥伦比亚总会

上世纪20年代哥伦比亚总会所在地区景象

歪果仁在这里踢球游泳开Party

■外籍侨民曾在哥伦比亚总会内举办文娱体育活动

近70年前

它变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世纪50年代进驻延安西路1262号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而待这次两年半左右的建设期后

占地面积达4.8万平方米的上生·新所

将以完整形态

向世人展现新时代城市生活

与昔日“哥伦比亚生活圈”的今昔交融

■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设计图纸

即将大变样的上生·新所

你期待吗?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