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两所一贯制名校近日双双迎来新校长:一所是全市创办最早且至今唯一的公办15年一贯制学校——建青实验学校,另一所是位于杨浦区的民办双语特色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
随着公民同招、民办超额摇号新政落地,一贯制学校正在成为家长圈“新宠”,你知道这类学校有哪些优势吗?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上海这所“唯一”学校迎来新校长
1984年秋,以长宁区重点中学建青中学为主体,与相邻新办的虹桥路第二小学和虹桥路第二幼儿园整合,开展中、小、幼“三段一体”办学模式的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建青实验学校由此诞生。学校坚持“不加选择,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现有在校师生2200多名。
这家上海市第一所也是迄今唯一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公立学校,近日迎来了新任校长罗宇锋。
罗宇锋,历任上海市复旦中学物理教师,上海市复旦初级中学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校长,长宁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复旦中学校长。建青实验学校分设幼儿、小学、中学(含初中和高中)三部,实行“三、五、四、三”学制,有的学生在这里连续就读十多年。在知乎平台上,不少毕业生很怀念这里的求学时光:“建青是一个非常非常快乐的地方,到现在我都工作好久了,还非常怀念建青的那段时光。”“在JQ(建青)有太多的回忆了,这是个温暖的学校。”据悉,学校上任校长、特级校长潘敬芳已调往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任副校长。巧合的是,市三女中现任校长、特级校长徐永初也曾在建青实验学校从教。此外,包玉刚实验学校现任校长、特级校长吴子健也曾长期担任建青实验学校校长。一所学校走出了三位上海市特级校长,足以证明实力。2001年,为推进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杨浦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创办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在王文龙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坚持“外语突出、文理并重、综合发展”的办学宗旨,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成为一所拥有全市知名度的优质民办学校。
近日,经杨浦区教育工作党委推荐、上外双语学校理事会决议通过,上海市特级校长朱清一被聘为新一任校长。
朱清一,1965年8月生,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她曾经是杨浦区五角场小学校长,后来长期在杨浦区教育学院从事区域教育科研领导工作,曾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多项教育科研成果获得全国、市级等第奖,发表论文《中小学生创新素养评价的研究与探索》《“课程文本”: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杨浦理解》《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路径实践研究》等多篇,教育管理实务和研究经验都十分丰富。
在任命大会上,朱校长高屋建瓴地勾勒了学校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课程育人的新时代、摇号新政带来的民办生源变化、义务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趋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变化,提出“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我们从源头上去找寻民办学校发展的新定位”,寄语全体教师用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去收藏生命中的美好,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孩子孕育梦想、成就梦想的地方。一席话,让全体教工和全校家长都充满期待。
一贯制学校升学“不折腾”,还有这些特殊优势
公民同招、民办超额摇号新政落地后,一贯制学校的热度急剧上升。在不少家长心目中,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次管九年”,小升初时无须再次“折腾”;民办一贯制学校小升初时,也会征求学生直升意愿并设置专门的直升计划。这正是一贯制学校的举办初心之一:1990年代末,上海各区小升初统考陆续取消,为促进中小学的教学衔接和教育资源的统筹共享,各区开始探索小学与初中教育一体化(即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目前,上海市一贯制学校已发展到约200所。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特级校长马园根看来,九年一贯制最能体现循序渐进,将小学和初中的九年时间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充分利用学制周期长、具有连贯性的特点,持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比如,静教院附校根据少儿认知规律优化课程设置,结果,“一年级小学生不学数学,从二年级才开始学数学,但初三学生照样有能力参加数学竞赛。”而在上海市实验学校,有一个功能强大的“学生个性数字化记录平台”,老师的观察记录、家长的观察记录与学生的视频,为追踪学生兴趣和志向的变化、实施“护长容短”的个性化培养提供了依据。上海升学拥有教育领域资深专家、名师和记者团队,将在各学段交流群内及时分享最新升学信息,欢迎您申请加入。
现在添加“上海招考小助手”为好友,经验证后即可进群。申请时,请备注“孩子学校+年级+姓名”。(手动添加,请耐心等待通过)
注:本文由上海升学(ID:shanghaishengxue)原创,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