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追逐太阳的刀锋战士


作者:牛强 宋娟(实习生)
编辑:牛强
时间:2020-11-20 12:38:46
“你不累吗?”

采访的最后,我问道。

滔滔不绝的他一时语塞,挠了挠头,思索片刻后反问我一句:

“你不觉得累也是一种快乐吗?”

活成独脚潘或许很累。但不容忽视的是,对有的人而言,累也是一种享受。正如他所言,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达百年的电影,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总导演。

自从35岁失去一只脚和半条小腿后,他人生的精彩才真正拉开序幕。

他用一条腿在9天的时间内跑完了513公里,成为全世界所有腿部截肢者里面跑得最远的那个人。

他看起来那么平凡且普通,但他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却给中国的截肢者带来了另一种态度和可能。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太早地缴械投降。

11月29日上海马拉松开跑前夕,新闻晨报记者独家专访“独脚潘”潘俊帆,听听他的故事,找找自己的答案。




本文约6517
细读约需15分钟

悬崖

五年前的春天,他走到了人生的悬崖边,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5年3月18日,清晨5点多,天还只有微微亮,潘俊帆从奉贤开车上高速,很快就出事了。

后座有两个同事,潘俊帆直接撞向护栏,铁质的护栏瞬间将车头撞击得残破不堪,他的右腿立刻被穿透,紧接着就开始向外喷血。

他的第一反应是迅速拿下皮带去把自己的右腿先扎上,让血流得慢一点,然后打了急救电话。

在后座的两个同事,一个已经昏过去了,另外一个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要做什么。那个时候潘俊帆的意识还算比较清醒,打完急救电话之后,他就开始安排起了工作。被命运狠狠地踹了一脚后,他的脑海却仍然充斥着工作。

在等待救护车来的20多分钟里,潘俊帆基本上把后面一星期的事情全安排好了,他不知道后面是否要做手术或者要怎么治疗。

那天他要去南京签协议,他就一个客户一个供应商打过去,跟他们说由于出了点事故,下面的一段时间可能事情全部要推后。

救护车一到,痛觉就来了,

我当时什么事都干不了,只能打滚。

救护车把人拉往医院。刚开始是送到比较近的奉贤区中心医院,但是由于伤势比较严重,需要做截肢手术,而奉贤区中心医院无法做,所以后面转到六院。屋漏偏逢连夜雨,六院手术当天是满的,他只能一直等着,而且中间不能打麻药,他只能在那边痛得滚来滚去,然后贴着心电监测血压。

从凌晨5、6点一直痛到下午将近2点,才轮到他进行截肢手术。

进手术室的时候,潘俊帆忽然松了一口气。因为那天中午他知道手术前要打麻药,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不用那么疼了。做完手术之后,要修养很长一段时间,但潘俊帆不得不面对接下来的人生现实。

 📸 2015年,做完截肢手术后的潘俊帆

车祸前拿下的订单,对方在知道他车祸之后,取消的取消,没有后续的不了了之。截肢的当天晚上,潘俊帆在走道里的病床上躺着,百感交集,辗转难眠。

那个时候麻药还没完全散去,人也比较清醒,过往的一幕幕开始浮现在他的眼前。

他开始扪心自问,从出生到现在为止,对自己的人生到底满不满意?婚也结了,孩子也有了,自己也创业了,那年他35周岁。

但他的答案是不满意。天天忙于工作,没有什么时间顾及家庭婚姻,从小的梦想也一个都没实现过。

难道要像大多数人一样,平凡地过完一辈子吗?

重生

潘俊帆小时候一心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他的家庭中规中矩,爸爸是医生,妈妈是老师。医生和老师组成的家庭给孩子的框架比较多,不会给孩子太多外展和想象的空间,所以小时候的他过得比较压抑,

那时候我的野心很大,希望自己能够去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哪怕不知道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实际上他一直被周围的环境包括父母所约束。他曾想过做一名电影导演,也有想过去写武侠小说。

那个年代成龙的电影影响了很多人,几乎所有成龙的电影他都看过。从《红番区》到《警察故事》,角色多是通过自我奋斗而最终获得江湖地位的励志典型,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正是一种 “摔不烂打不死”精神。

成龙在《警察故事》有一句台词:“命是我的,我有分寸。”潘俊帆就想做一个对自己命运有分寸的主宰者。

金庸的武侠小说他也很喜欢。小说里面的侠客们,他们扶危济困,坚守信念不断努力,获得成功后隐于江湖,这些都是潘俊帆做过的梦,但显然这些梦都没有机会去实现。他也没有机会去电影学院读导演系。家里给他的规划要么是医生要么是老师。

后来他选择了去上海读大学。大学四年,从学业上来说是比较荒废的。小时候压抑太多了,难得有自我奔放的一段自由时间,所以他就开始放松自己。

他在大学期间其实并没有学会真正的技能和学习能力以及自控能力,也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完整的规划。而且他的家庭背景非常一般,并没有能够靠得上家里太多的资源,这就导致了潘俊帆后面从工作就业一直到自己连续创业的失败经历,

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并没有做好面对社会的准备。

潘俊帆经历了5次的创业失败。他告诉《新闻晨报》,一百个创业失败者里面,他占了五个席位。

不过他虽然经历了从就业不顺利到创业一次一次失败的经历,但他的斗志从来没垮过。

他最难忘的一次是2012年到13年的第4次创业,

我们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小公司,做得还不错,那两年算是我几乎成功的一个创业经历。

那个时候上海房地产很热,所以他专攻房地产业的会展,甚至有一年几乎半个展馆都是他做下来的。那一年做的营收也不错,但就是因为营收太快了,团队跟不上,从设计到落实的时候出问题了,所以接连有好几个项目,没有把好质量关。最后潘俊帆不得不终止合同,甚至赔款。他的合伙人还离他而去,把所有的债务全甩了下来。潘俊帆又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自己慢慢赚钱把债务基本补上了,然后开始第5次创业。

第5次创业的他,依然选择了会展。只是那个时候他的切入点是做环保。而且他又切了一个细分市场,专攻医药会议,很快在2014年底他就拿到了2015年的订单。他几乎又成功了。

医药公司一般会在前一年去下采购订单,潘俊帆通过在北京参展,拿到了挺多的订单。他年底就开始和团队准备物料,为明年的订单做准备。所有的业务都是潘俊帆一个人谈的。他就像拼命三郎一般整个春节完全没有休息。

大家春节刚回来还处于惰性中,他就开始通宵地加班,连续熬了两个通宵,2015年3月18日,他需要开车去南京签一个新的订单,上了高速,接着由于疲劳驾驶出了事故。

思绪不得不又回到了病床的现实中。

如果说以前他每次把重新开始都只定义为重新创业,假如这次再重新开始一次,不是重新创业,完全是从头来过,他愿不愿意重新开始第二人生?

对于过去的人生,潘俊帆是不满意的。如果重新开始他当然是愿意的,他还有机会能够去重新开始。那么给自己设定一个一定要重新开始的时间,就是此刻。

下定决心之后,潘俊帆就把318定为他的重生日。他开始着手处理自己以前留下的事情。他要把事业妥善地收尾。 

其实那个时候潘俊帆手头还是有一些没有解约的订单业务,但他没有办法去落实,所以他当时就在找有意向收购的公司。后来真的找到有一个公司跟潘俊帆做类似的业务,对方愿意0元收购潘俊帆的团队,过往的债务给他自己,但业务还是归他,在5月份双方基本上就达成一致,10月份就完成了0元并购。同一年他也办理了离婚手续。

泡沫

潘俊帆很清楚地知道需要先把自己的身体养好,身体不养好,啥事都干不了。

他就这么每天躺在床上,最初连翻个身都困难。那段时间开始查康复相关的知识,每天基本上都是他妈妈在照顾他,他儿子偶尔早上起来会送杯热水给他喝。

他出车祸的时候,父母就在上海,跟潘俊帆的儿子在一起,接着就带着孩子从第一个医院到第二个医院,孩子看到他爸爸浑身是血在救护车上打滚,当然会很害怕。

孩子才4周岁,他担心这件事会给儿子留下心理阴影,比如说导致他在同学里面感到自卑,或者长期不好的心理状态。潘俊帆当时一方面尽可能找自己康复的方法,另一方面他在想怎么跟儿子去交代这件事。

快到穿假肢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一个跟儿子交流的方式。潘俊帆知道他儿子很喜欢变形金刚,那天就跟他讲,

爸爸要去装一条跟变形金刚差不多的腿。

当时儿子听了很开心,还让爸爸赶快去装。

一个多月后,潘俊帆就穿着假肢出现在儿子面前了,儿子很开心,过来摸来摸去的,以为潘俊帆的腿真的是机器人的腿。

后来,潘俊帆就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有一天,他去接儿子放学,这是他出事故之后第一次去接儿子放学。

那个时候潘俊帆其实走路也走得很艰难,只是勉强能走,走个一两公里就要休息。进校门之后,儿子就把潘俊帆介绍给同学认识并说道,

我跟你们说过,我爸爸有一条机器人的腿,你们看,今天他来了。

然后儿子就把他所有同学拉到潘俊帆面前,让他们参观爸爸的腿,这倒是把潘俊帆吓了一跳。

潘俊帆的儿子非常笃定,这是机器人的腿,但有的小朋友还不敢确定是假腿。有一次,他跟儿子在校门口整理东西,刚好有一个小女孩,家长还没来,她问机器人的腿是怎么装上的,她也很相信是机器人的腿。潘俊帆说是因为有一次车祸截肢装的,小女孩就很羡慕,看着叹了一口气说:

我爸爸妈妈怎么没有这样的腿呢?

这句话,让他心里压力很大,儿子好像因为这个事很自豪,但这其实只是一个泡沫,他很怕有一天有人把这个泡沫给戳破。

他该如何把这个泡沫变成现实?

战士

我就干脆看看这个世界上假肢用得最好的人,他到底怎么样?

当时假肢用的最好的人,叫南非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瑞斯(Oscar Pistorius),是残障人士中100米、200米和400米短跑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当时潘俊帆就在想他有没有能力成为跟南非刀锋战士同等级别的人。

潘俊帆通过各种咨询了解到当时在中国没有那么好的训练条件,而且他已经35周岁了,所以不可能达到奥斯卡·皮斯托瑞斯的状态。不过他当时转念一想,既然短跑上有穿假肢的人,那么有没有人穿假肢可以跑得很远呢?通过一番查询,潘俊帆发现全世界穿假肢的人好像没有谁能够跑得很远。

于是,潘俊帆隐约有一个大梦想:

既然没有办法跑得最快,那么我有没有可能成为跑得最远的那个人?

他自嘲,要立就立大Flag的毛病又犯了。 

威尔·史密斯在《当幸福来敲门》里面曾说过:“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守护它。”潘俊帆当时隐约的梦想就已经种下来了,先从徒步开始。于是,他报名了第二年的戈壁徒步。

报完名后,潘俊帆就开始准备做技术的训练。2016年春天,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徒步目标。第一次戈壁徒步对他走路锻炼提升得比较大,也是让他难以忘怀的一次经历。

其实我这个人内心是这样子的,不是说觉得自己能做成什么样,我就是很想知道自己到底能做成什么样。

结果在第二天的时候,还没到终点,差不多到半途17公里,潘俊帆就受伤了。

他每走一段路,就得脱下假肢,需要清理汗水,要去做调整。在某一个过程中没有穿好假肢或者是当时的假肢跟腿的贴合度不够高,就会导致空气进去,过程中挤压空气产生末端效应,然后基本上就会痛得走不了。

后面两天,潘俊帆确实是咬着牙在硬扛。他通过医生诊断和他的身体条件综合判断,这样的伤不至于会导致留下终身后遗症,修养一段时间会好。

最终,他在4天内完成了规定时间内的距离,那一次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是他第一次完成长距离徒步。

那次的体验让他感觉到,做这件事情的困难和障碍远远大于那些残障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往往障碍越大的情况下,突破之后的成就感就越强,就像弹簧一样。

他带着充分的信心,从2016到17年,连续把国内的戈壁、沙漠、雪原、山地、海岛、草原等类型的地貌,全部徒步了一遍。这为他积累了不同环境下丰富的户外经验。

随着身体条件越来越好,他甚至已经开始尝试在户外的场景下奔跑。但这对于穿着假肢的他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翻阅所有的资料,开始琢磨建立自己的训练体系,不停地磨练,最后将纸面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肌肉中本能的生理反应。

📸 潘俊帆在沙漠徒步

从那时起,潘俊帆在户外奔跑的过程中就鲜有摔倒。

逐日

随着完善的训练,潘俊帆的综合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他开始把目标转向了另一项运动——铁人三项。铁人三项是非常讲究科学训练的,需要全面地掌控身体数据,不会游泳的他甚至要从零基础开始学起。

他不断地向国内乃至国际最顶尖的运动员请教,科学的训练又让他的能力得到了提升。2018年,他完成了人生第一场铁人三项70.3英里;2019年12月,他前往澳大利亚珀斯,参加人生第一场226公里大铁赛事(铁人三项最高级别赛事),获得PC组(残障公开组)第1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位腿部截肢完成大铁的中国选手。


📸  大铁赛中的潘俊帆

但他的梦想并未止步于此,越野跑是全世界腿部截肢者公认的最有障碍的一项运动项目,于是潘俊帆怀着昂扬的斗志和满腔的热血,向这一难关发起冲刺。

近30小时的赛程意味着没有哪怕一秒钟的休息,而他因为鞋子不防水,又导致身体失温。不疯魔不成活,虽然他人生的第一场百公里越野跑进行得异常艰难,但他最终还是抵达了终点,完成了比赛,成为中国腿部截肢者百公里越野第一人。

挑战扔在继续。潘俊帆在7、8月份完成100公里越野跑后,紧接着9月份就报名了国内顶级的越野赛事八百流沙。

八百流沙这种顶级赛事对报名选手有着严苛的要求,虽然他成绩并不突出,但有着别人难以比拟的非凡运动经历,

我拿到的是全中国腿部截肢,甚至全世界腿部截肢(越野跑)的最远距离。

然而事与愿违,今年年初爆发的疫情,导致许多国外选手无法前往参赛。对于八百流沙而言,其目的与宗旨在于让国际和国内的选手进行比拼交流,最终赛事不得不遗憾取消。

此时已40周岁的潘俊帆,并不认为赛事取消就可以阻挡自己的脚步,看着自己一年比一年地老去,他不知道自己的巅峰时期还能维持多久,但他已经为它筹备了大半年,所以绝不会轻易放弃。

赛事无法举行,潘俊帆便开始琢磨着有没有机会自己一个人跑。八百流沙历史上有两条路线,一条在青海,另一条在甘肃。5月份他便开始去踩线,找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然而在踩完路线之后,潘俊帆产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

反正一个人跑,我为什么不把两条赛道连起来跑?

他在地图上一量,便敲定了一条全长513公里的串联赛道,基于历史关门队员的数据,他又推算出了9天的关门时长。

“有生之年,八百流沙”,旗门上醒目的大字时刻提醒自己,即将要经历人生最大的磨砺。他整理了一下胸口的凯乐石水袋包,深吸了一口气,让冰凉的冷风充满了肺部。

这时汽笛声响起,他打开Fenix头灯,开到第三档,朝着茫茫夜色的戈壁滩,冲了出去。

他奋力奔跑在火星公路上,因为右腿的假肢没有脚踝,无法感知地面的平衡,坑坑洼洼的火星公里,几次让他失去平衡。夜晚的戈壁,看起来和白天完全不一样,在他的两边,是全世界最大的雅丹群。朦胧的月光下,每个雅丹都让人充满想象力,有的像山神,有的像鬼怪,张牙舞爪地向他扑过来。这些都是他生活的记录和感悟,他的每一次运动都收获非凡。

9天跑完513公里,潘俊帆通过5年半的时间,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世界所有腿部截肢者里面跑得最远的那个人。

📸  逐日挑战,冲线的一瞬

以后的单腿截肢(越野跑)最长距离就是513公里,这个世界纪录应该不会有人打破了。

比赛途中,团队这样称赞他。

但潘俊帆并不认为自己的挑战是不可超越的,他要把这个500公里的世界纪录留给世界,希望有更强大的截肢者,去打破这个纪录。

现阶段的第一个梦想已然实现,在谈及下一个目标时,他提到了两个词汇“自我实现”和“影响力”。

就目前而言,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自我实现,接踵而来的名和利同样会给他招来一些非议,但他却并未因此烦恼,他告诉《新闻晨报》,成就越大的人争议也越大,他的心里只会装着他的梦想。

除了梦想,生活也需要面包。他的赛事筹备也需要不小的花费,因此他也需要赞助。他不是一个物质欲很强的人,赞助基本解决了他大部分的开销,对于赞助的品牌,他也会有自己的把控,自己用过不错的产品才会推荐给大家。

谈及现在,潘俊帆认为大家容易被眼前的苟且所围困,现实的问题分散了太多的注意力,或许都不会想到自己曾经是否怀揣过梦想。游戏、微博、抖音等碎片化内容填充着青少年简单的快乐,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也被无限地分割,所有的快乐和满足都是短暂的,缺少丰富的精神信仰。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潘俊帆希望大家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中真实热爱的支点,这也是他做纪录片《逐日》的初衷之一。

很多青少年都有不少的心理问题,或基于学习压力,或基于短期受挫,如何引导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笑对眼前的挫折,潘俊帆希望身体力行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带来积极的影响。中国的青少年信念教育是他下一个想要参与的领域。

📸  在海边奔跑的“独脚潘”

这辈子我终究会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一如潘俊帆小时候曾告诉父亲的那样。

故事并没有在此刻定格,潘俊帆继续奔跑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他飞跃起来,底部弯曲的假肢向前,左腿向后折叠,左手向前挥去。



( 别走开,纪录片《逐日》预告更精彩 )


视频:受访者提供
图片:受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