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四团历史上的古海塘。那时,四团水路纵横,相比陆路的缓慢周折、车马劳顿,水路走起来更加快捷便利,是人们出行的首选。
今天,小编就要和大家聊聊四团水路那些事儿。
解放前,本地农村货运大多以水路为主。境内的南大港、徐家港、如意港、泾罗港,在明清年代早已成为贯通四乡的主要运输网。清代后期又经益村坝贯通,通向西部南桥地区,西北沟通黄浦江,自此四团内外的水路交通运输畅通无阻。
本地的水上运输船,起先是“划桨船”和“罱泥船”,划桨船为渔民捕鱼船,亦可载货,载重只限2担。罱泥船可装运粮食、棉花和肥料,载重15-20担。清末民初,本地始有“脚划船”,又称“绍兴船",专事货运班船。1914年,四团至新场始有航班船,货客兼运,每晨启航前以摇铃为号,催促乘客登船。1927年,四团有品泰盛鱼行,备有载重20担的鲜鱼船2艘,将收购的鲜鱼直运市中心销售。
1935年,四团始有汽油船班头,途经东新市开往闸港。1945年,浙江绍兴人张六三开办由四团至上海的航班4船,里人赵锡祥合伙航班船一艘,由四团开往大团,当日来回,持续至解放前夕。
解放后,南桥至四团有手摇航班船1艘,4天1个航班。1958年始,由于浦南运河及公社河道的不断开挖,促进了水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此时木船的使用率逐渐降低,取而代之以新型的水泥船广泛使用。1968年,小荡、张家、新桥、三坎、酒厂和供销社先后配有40匹和80匹马力的机动船,建立了船队或专业运输队。
1970年,四团航班船改装40匹马力机动船,载重量增加到30吨位,从此结束了水上交通手摇、肩拉的时代,水路运输量大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