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富大龙演秦始皇上热搜,网友:我心目中的《大秦赋》是这一部


作者:毛奕云
编辑:毛奕云
时间:2020-12-15 18:46:41

富大龙演秦始皇绝了。

富大龙,秦始皇陵一号坑在逃兵马俑。

别的演员演秦人——他好像,演的真好;富大龙演秦人——他出土了。

……

《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二集,富大龙演秦始皇上热搜。纵使这一集的定位是“影帝专场”,同时召唤了沈腾、陈建斌,富大龙的戏份依旧最受关注。富大龙曾在“大秦帝国”第二部中饰演秦惠文王嬴驷,正在热映的“大秦帝国”第四部《大秦赋》填补了当下正剧的空白,更令正剧爱好者激动。

■网页截图

“孤是秦的鹤”——这句《国家宝藏》里嬴政的台词,演出了你心目中的秦始皇吗?

青铜仙鹤之谊,秦燕两国质子21年后重逢谈“命运”

青铜仙鹤出土于秦始皇帝陵一处陪葬坑。原来,这片土地埋葬的不仅有兵马俑,还有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青铜仙鹤……

仙鹤的姿态优美,引颈向水,轻盈灵动,表现的是鹤从水中抓到鱼虾后,衔着食物离开水面的瞬间。深究其意,仙鹤体现了秦始皇嬴政的修仙愿望,梦想着“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不过,《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并没有讨论修仙,而是想象了嬴政和燕太子丹时隔21年的两场对话。据历史记载,两人同在赵国时当质子时交好,后来,嬴政成为秦王,太子丹再次成为质子来到秦国。不料,太子丹发现了故人的野心,努力逃走并派荆轲刺杀秦王——这一事件的失败加速了其自身的死亡与燕国的灭亡。

两人的故事,无疑饱含戏剧的张力,也让人为他们的相爱相杀“意难平”。从今人的角度来看,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命运走向殊途?两人一起欣赏鹤嬉,进行的“鹤与巡禽师之辩”,是这场“综艺小剧场”的核心。

太子丹心善,且循规。他认为,嬴政成为秦王是因为“命好”。嬴政希望时刻掌握自己的命,且有改变天下的气魄。他出生即为弃子,童年时说“要做就做驯禽师”,回国后对抗母亲、吕不韦、弟弟,情感从低回转向炸裂:“母亲,要情人却不要我!” “这就是我的命,这就是你说的好命!”

太子丹惧,说或许时代是巡禽师,而嬴政是鹤。嬴政赞许,“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 为什么是秦会成为最后的赢家?礼崩乐坏的时代,是时代的机遇。大秦的律法制度,则是为迎接机遇做好的准备。

虽然“秦二世而亡”,秦朝为汉朝乃至后世带来了丰厚的政治遗产。在荧幕前,我们看到了这一代雄主可能的样子——或许偏激,但更有胆魄,或许令人惧怕,更开创新篇:

孤是秦的鹤。你道是怎样一只鹤?它是我大秦锐士、饮血的秦剑铸成的。内仗金器,外依火精,五行之中霸占金与火,便注定,我大秦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迅捷的叙事节奏,丰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纷纷在对比中惋惜《大秦赋》的高开低走,希望《大秦赋》是这样的剧情和阵容,甚至喊“进来挨打”。

活在弹幕里的男人,历史正剧应该如何“吸粉”?

值得一提的是,演技一直是观众对《国家宝藏》出场的演员最大的期待,富大龙则是被点名次数最多的人之一。节目组在微博上把他称为“国家宝藏弹幕里的男人”,并且输出了超多截图。

再加上,哔哩哔哩的平均年龄在21岁左右。与其说年轻人不喜欢历史正剧,不如说年轻人对历史正剧的热爱不输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

“大秦帝国”系列自推出以来,因其高质量成为了历史正剧的高光。《大秦帝国》系列的原著作者孙皓晖希望通过这部小说让中国人更了解秦王朝真正的历史,而影视化,是让历史更为普及的方式。

系列前几部在豆瓣上的评分非常亮眼,《大秦帝国之裂变》9.3分,《大秦帝国之纵横》9.3分,《大秦帝国之崛起》8.5分。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以嬴驷为主角的《大秦帝国之纵横》最开始的评分只有7.6分,却花了八年时间攀升到9.3分,有网友评价:“可见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秦帝国之纵横》

与之对比,《大秦赋》从一开始的8.9分暴跌到了6.9分,令人非常遗憾。开场的战争镜头不仅有大场面,还有酷似兵马俑的战士,观众纷纷赞叹“经费在燃烧”。段奕宏、邬君梅、辛柏青等“戏骨”的演绎,也让人看得很过瘾。引发“崩盘”的是后期的剧情,被评价为硬件过硬,但是软件不行。

■网页截图

既多虑又狠辣的吕不韦,在《大秦赋》前期非常出彩。然而,即位之后的嬴政颇镇不住场子,有“恋爱脑”,而无“帝王气象”。广为流传的名句是,嬴政对吕不韦说:“你若是我的生父,我愿意跟你一起离开秦国,愿意跟你浪迹天涯,也不愿做一个连自己生父是谁都不知道的畜生。” 这句台词堪称人设失格。

现在的剧集动辄50集以上,《大秦赋》剧情中的疏漏,或许和“注水”也不无关系。“大秦帝国”系列总共有4部,前三部的集数分别是51集,43集和40集,这一部却飙升到了78集。

从《国家宝藏》年轻的观众群体对富大龙的推崇,可以看出——不是历史正剧只有口碑没有市场,也不是年轻人不喜欢历史正剧,而是我们真正期待着尊重史实、品味中正、制作严谨之作。在历史而非想象的基础之上,历史人物的“个人特点”可以进一步吸粉。

《汉武大帝》《大明王朝》《大秦帝王》……哪部历史正剧曾是你心中的白月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