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在行业内是“行业性死亡”的人,现在让他担任导师的目的不就是想让行业死亡吗?
不断有导演、编剧、制片人在要求加入进来,所以表面上看是一百五六十名,那么后面实际上有两三百人,任何人说在一天之内组织100多个人去签名做一个事是不容易的,谁能组织起来?这不就是行业共同的心声吗?
这是表态的声音,无论我们会不会赢,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发出了声音,对平台也好,资本也好,我们要告知公众,生产这样的内容、这些文化垃圾我们行业是不认同的。
这也是留在历史中的声音,我觉得最后胜负会怎么样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资本和平台站在他们那边,因为这个时代是资本为王、平台为王的时代。我们的对抗是悲剧性的,悲壮的对抗,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我们不要求一定要有什么样的结局,把我们的行为留给历史。
目前的问题就是平台加资本的超级闭环体系,它要控制一切,包括行业标准、行业道德标准。
饮鸩止渴,市场越做越小,越做越封闭,最终变成一个闭环,他们不会追求更有价值的文化内容,而是一定追求进一步的闭环和垄断。 现在长视频的数据就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闭环的购销模式,而不是鼓励好作品的产出。
我们批评的对象是他们(于正、郭敬明)背后有公司有资本有平台,他们有很多的资源,而且他们也收购了公关公司和宣传公司,这是他们擅长的,动用水军控制舆论搅浑水,这也在我们意料之中,不值一提。
我们也没有太关注他们的作品什么时候上映,他的作品跟这个事没有关系,我觉得也用不去往这方面解读关系,我们也没有关心他的作品。
日前,编剧汪海林、宋方金、余飞、琼瑶、高群书、白一骢、董润年、王小平等156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等影视行业从业者发布联名信,抵制抄袭行为,抵制郭敬明和于正,引起网友热议,许多人对“抵制抄袭,力挺原创”的坚持拍手叫好。
随着事件发酵,今晚,《新闻晨报》记者专访了参与此次联名信的编剧汪海林(代表作:《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他不仅讲述了此次联名信的初衷和目的,也深刻解读了目前影视行业被平台资本“绑架”的现状,以及对舆论中不同的声音一一作了回应。
汪海林:他们做节目导师,一而再再而三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种情况没完了,就没人了是吗?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愤怒,你一个节目两个节目就无所谓,你不能全是他,最后变成了我们这是在干嘛? 两个被行业开除的人,两个被行业视为文贼的人。
他们在行业里已经“社会性死亡”的人,在资本和平台上变成了中心人物,变成导师了。前两天有法律媒体《知识产权报》问我在法律上有什么问题,我说我们的国家司法体系对于抄袭问题对应做得很好,没有任何问题,判决很公正,法律问题已经全部该判的都判了,该执行的也都执行了。
现在的问题是行业也没有问题,我们行业组织、协会也一直是在跟他们斗争,也是在批评,那么行业没有问题,法律没有问题。现在有什么问题? 是平台和资本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国家在保护知识产权这个方面有一个巨大的空缺,巨大的空缺就是资本和平台。
平台分两个,电视台在于正被判决之后,还是抓紧时间把他的剧播了两遍。网络平台不断请他们做导师,追捧他们的内容,播放他们的作品也就罢了,现在还不断把他们捧为行业导师。
这两个在行业内是“行业性死亡”的人,现在让他担任导师的目的不就是想让行业死亡吗?
我们其实是作为传统的影视行业出来发声,即我们不认同这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模式,不认可这些平台塑造的所谓行业精英。
这是表态的声音,无论我们会不会赢,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发出了声音,对平台也好,资本也好,我们要告知公众,生产这样的内容、这些文化垃圾,我们行业是不认同的。
这也是留在历史中的声音,我觉得最后胜负会怎么样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资本和平台站在他们那边,因为这个时代是资本为王、平台为王的时代。我们的对抗是悲剧性的,悲壮的对抗,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我们不要求一定要有什么样的结局,把我们的行为留给历史。
汪海林:大家的感受是一致的,呼吁书的内容也很清楚,就是说平台也好,资本也好,要有一些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能不能多选一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去做这个事情?!
如果把于正、郭敬明他们树为成功的典范,那就是贩卖成功学,这是什么样的示范作用?
这个是行业内感到有共鸣的地方。他们是不是都是自发的参与?是的,今天还不断有人说能不能加上我,我们现在就说都截止了,不要再报名了。
不断有导演、编剧、制片人在要求加入进来,所以表面上看是一百五六十名,那么后面实际上有两三百人,任何人说在一天之内组织100多个人去签名做一个事是不容易的,谁能组织起来?这不就是行业共同的心声吗?
这是行业的痛点,所以行业内容生产者提出质问,是跟观众一样的。观众说为什么你们就拍一些这样的垃圾?你们为什么天天就找一些这样的导师?为什么这些年的好作品越来越少了?我们行业天天一样在问,不是打小三、互相撕就是甜宠,不能拍点有价值、有追求的东西吗?
但现在就是资本和平台要这样的内容,现在他们就在制造一个利益最大化的流量模式。我们以前电视剧是整体独立的,现在这些年变成了我们长视频内容每年是整体亏损的,这种情况下,生产模式、内容模式、创作机制、购销机制都是值得反思的。
汪海林:流量模式是一个闭环的模式,它一定是追求低龄和没有文化判断力的观众,而不是追求成熟的观众。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它只能生产这种没有文化含量、骗小孩的内容,因为成年人很难骗;第二他做出流量模式,他要有不停的刷量、刷热度、刷话题、打分,这些事成年人会去干吗?看《老酒馆》的人会去看吗? 《老酒馆》没看见有粉丝,但其实收视率很高。
但资本和平台不会选择去拍《老酒馆》,他一定要创造一种内容和流量全掌握在他手上的内容,流量是可控的,所以他们越来越倾向于生产可以拍给韭菜看的内容,这种内容通过他自己的流量来兑换收益。
饮鸩止渴,市场越做越小,越做越封闭,最终变成一个闭环,他们不会追求更有价值的文化内容,而是一定追求进一步的闭环和垄断。 现在长视频的数据就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的目的就是创造一个闭环的购销模式,而不是鼓励好作品的产出。
这种情况下,郭敬明也好,于正也好,他们的内容生产一是迎合这种生产模式,再一个很重要一点是他们能够做到高效,而效率高就是什么?
郭敬明于正他们很清楚,市场要什么,平台要什么,然后他们能够快速生产,一定能提高效益快速增长。其实平台不是说一定要抄袭的内容,而是说不择手段、不管你用什么手段要可复制的快速提高效益的人和模式。这种情况他们俩就变成理想创作者,所以他们会被推出来。
真正好的原创剧本要写好几年,培养一个好的表演艺术家或演员也要好多年,这样的产出率多低啊。对于资本和平台来说,这些都太费劲,风险太大。
能不能内容简化?这就变成IP,什么东西都控制在我手里。演员艺人可以迅速推出吗?那我通过流量就可以推出。
后来他们发现观众要求太高了,不光要有流量,还要看演技,如果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它的市场价值是有限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很着急,因为发现演技的评判标准一直在专业行业里,那么他就要没收你的行业标准,就要做大量的演技类节目,要把李诚儒代表的行业标准当成一种固化的保守的标准,当然没想到后来翻车了。
平台想的是,将来什么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不要去了,上4年太麻烦了,而且不在我手里。我能不能推出一个节目,我就推出多少个明星。而且你就算上了电影学院,我可以不让你存在,因为你不能在我这儿露面,你就活不了。你要想红还得来上我的综艺节目、选秀节目。而且我要告诉你,我说谁演得好就谁演得好。
平台就是想要控制你的审美趣味、情感模式、价值观,重新建立属于他们的标准。所以他现在下一步是进一步破坏行业标准,摧毁行业道德,想让一切都掌握在他们手里。
目前的问题就是平台加资本的超级闭环体系,他要控制一切,包括行业标准、行业道德标准,这些它一定要全部复制出来。 平台就要收割你的流量和热度,他知道你们会骂他,他就是让他们俩出来,就是让他们来招骂,招骂越多它就越有流量有热度。
所以这一次是整个行业跟他们的对抗,我觉得不光是针对抄袭剽窃的问题,还是针对价值导向,在导向背后还有行业标准,还有内容生产谁说了算的,这都是一系列矛盾引发的。
汪海林: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主流媒体都是支持我们的,自媒体就不一样了。我们批评的对象他们背后有公司有资本有平台,他们有很多的资源,而且他们也收购了公关公司和宣传公司,这是他们擅长的,动用水军控制舆论搅浑水,这也在我们意料之中,不值一提。
比如有人说关于抄袭界定,为什么只攻击他俩,不说别人,那么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他俩是被法院判决了,他们俩拒绝执行,他们是藐视法庭、藐视法律,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那么其他人有争议,因为我在两个编剧协会、电影文学协会和电视剧编剧协会都是担任维权的负责人。我们编剧维权是这样的,如果你被侵权了,如果你很清楚,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你如果没有钱打官司,我资助你,如果你找不到律师,我们帮你找,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前提是你要站出来主张你的权利,你要去提出诉讼,如果你没有提出诉讼,你只是抱怨两句说谁抄了谁我们是不介入的。
我们也不表态,因为谁抄袭谁,这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然后在行业内也是很清楚,行业内也不会轻易对没有形成定论的事情表态。
所以有些人说谁也抄谁了,他起诉了吗?他告了吗?法院判了吗?法院没有判之前,一切变成谁抄袭谁,这个事太容易界定,谁都可以说了,但是否抄袭是有严格的界限的,普通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行业内是很清楚的。
汪海林:我觉得他可能对呼吁书的内容没有读懂,没有读清楚,可能他在语文的理解力上还有待于提高,他对文字要进一步加强理解。
有一种论调,就是以所谓的警惕公权力的名义来反对各种干预,这种干预包括道德的干预,行业正义声音的干预,但实际上行业已经作出决定了,法院也作出了判决。
他所谓公权力实际上是不成立的,而且混淆了这个事情的界限,把这个事情的性质给模糊了,把话题转移了。
他有发表他观点的权利,但我认为他没有对准焦距,聚焦不足,是对错了方向。还有我个人是不认同他的观点的,因为他就是说他对资本可以为所欲为这件事情没有意见。 一个是资本,一个公权力,他对公权力很警惕,他对资本却觉得无所谓,怎么干都行?!
汪海林: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始终是这样的,他们作为吃瓜群众永远是这样。这是在把这个事情混淆是非,变成互撕、变成抢蛋糕。
而行业内会有一个很清楚的评判,行业内评判于正、郭敬明是属于金字塔的底端,这是对他们作品的评价,在行业内是有共识的。
那么在公众面前,觉得他多赚了一些钱,或者是说他老在露面,这是一个小市民的判断,你是说不明白的。
实际上,这些创作者里面有《战狼》编剧刘毅、《老炮儿》《心花路放》编剧董润年、《安居》《红高粱》编剧赵冬苓、《新水浒传》《平凡的世界》编剧温豪杰,他们都是没法匹及的,属于在行业内地位都没法比的。
汪海林:无所谓,他的作品是他的作品,我们也没有太关注他的作品什么时候上映还是什么的,他的作品跟这个事都没有关系,我觉得也用不着往这方面解读关系,我们也没有关心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