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亭镇丨赶飞机也要来吃碗面,九亭这家20年的老面馆,有情怀!


作者:上海松江
编辑:丁夏
时间:2020-12-23 10:35:13

“我同事跟我说,盛龙面包房是九亭人的情怀。”

“他们家的面包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他们家不卖面包。”
面包房不卖面包?

抱着这样的疑问

小松来到了位于九亭大街上的

这家“面包房”

其实这家店叫“盛隆小吃”,开业了近20年,生意好到每天都要卖掉100多笼小笼和100多斤面。至于为什么九亭人习惯称它为面包房,那是因为小吃店刚在九亭开业时,还有隔壁一间专门销售面包蛋糕,所以叫盛隆面包房。后来老板改行不做餐饮了,面包房也比较难做,所以就专门只做小吃了。

“老板,一碗辣酱面。”
“一碗荷包蛋面,一碗小笼。”

从进门到点单付款一气呵成

大多数食客都不用瞅一眼菜单

吃了这么多年了,早已经烂熟于心了

如果要来这里吃面和小笼,一定要赶早,因为来得晚可能什么都吃不到了。清晨5点开门,不一会儿,店里就已经坐得满满当当了,每个人的桌上基本上都有一碗面、一笼小笼,蒸腾的热气夹杂在食客们的交谈声里,新的一天,松江人总是习惯用味觉来唤醒。

这些年里,这家店换了名字,但却“改头不换面”,只因为从前的主厨现在变成了老板,所以一直坚持着原来的口味,也让许多人都对这里念念不忘。

“刚刚来了一个以前的熟客,他说自己有7、8年没来了,这次正好在九亭办点事情,马上就要坐飞机回合肥去了,实在是想念这里的味道,就特地跑过来再吃了一碗面。”老板赵春刚同小松说道。

一份哪里也找不到的“定制面”

“他们家的面和别家的都不一样。”这是食客对盛隆小吃店里的面作出的评价。来到这里,不点一碗面那你就是“外行”了。辣肉辣酱素鸡荷包蛋,老板还会在面上送一挑咸菜,一切和十年前一样。时间会对美味加成,藏在舌根深处的味觉记忆总是让人记忆犹新的,还有人说这家的面一个礼拜不吃就“浑身难受”。

面还能有啥不一样?老板给小松下了一碗“什么都有”,咸菜、大排、辣肉、素鸡……都是店里的招牌浇头。

仔细看了看,这面比一般的面来得粗和宽,所以吃起来就格外的有劲道。经过浓郁汤汁的浸透后,呲溜呲溜一口下肚,在这“缩手缩脚”的天气里,可谓“热汤面下肚,暖过十条秋裤”。

“因为这面是定制的,别的地方都买不到。”老板神秘地告诉小松,他的面都是去菜市场根据他的要求定制的,此外辣肉、这些浇头也都是自己烧的,确保每一份浇头的味道都经过他的“认证”后,才能出锅。

一门从老师傅那里传承而来的手艺

来到二楼的配菜间,老板和老板娘正在包着小笼,冰箱里放着一盆肉皮冻,老板告诉小松,只有慢慢熬出来的肉皮才能凝成上好的肉皮冻,这是做好一笼小笼的关键,成败就在此。“每天都要烧大一锅肉皮,然后当天就全部用光,这样做出来的小笼才够味。”

老板告诉小松,他包小笼的手艺都是从一位老太太那里学来的。1993年那时候,他受南翔一位退休老太的邀请,到她家中学习了如何做出一笼正宗的小笼。这包小笼看似很随意,擀、揉、揪……做一只全程不超过30秒,小松向店家询问这小笼放多少肉馅、每只重多少时,店家轻轻一笑,“我们不算的,做得多了,手上都感觉得出的。”

一双留了20多年的筷子

包着包着,老板突然从抽屉里拿出一双筷子,递给小松:“你看,这双筷子我留了20多年,从我开始学艺就是用的这双筷子。”老板说,这双筷子一直没舍得扔,每次看到它,就好像能想起当初刚入行时候的样子。

一位任性的老板

这老板也有点“小任性”。一般来说,小吃店都会开通外卖平台进行售卖,但赵春刚却说不做外卖。“本来我们做过一阵子外卖,但顾客都是在用餐高峰期来定,店里客人又多,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就不做了。”虽然不接外卖的订单,但是老板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跑一些“人情单”。“有空的时候我就给他们送。”谁家办酒席了,就提前向老板预定好小笼,这大喜的日子里,有了这家店的小笼上桌,才算是“大功告成”,这份小而精巧的幸福就像是刚咬上一口的小笼,好滋味都在里头。

店铺开了20年,也有不少人前来询问老板有没有开加盟店的意愿,却都被老板拒绝了。从早上4点到店里,洗菜、烧浇头、包小笼,一直忙到下午2点,日复一日的工作他却做得津津有味,“别人做的总归有点不放心,这么多年习惯了,看到来我这的顾客吃得开心,我也就满足了。”

来源:活力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