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八点多,记者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宝庆院区看到,历时近半年重新整修,宝庆院区焕新出发:更加数字化,智能化。
一走进视光中心门诊大楼,右侧的一个电子屈光档案引人注目。
患者可通过立屏了解医院在“健康云”APP开设的“屈光发育档案”。登录账号后,家长可随时查看患儿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检查的历史记录,了解视力发展趋势。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告诉记者,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目前已完成数万例屈光发育档案,将倡导刷卡自助建立引领我国近视智慧诊疗数字化建设。
而在多个楼层设立的自助设置自主测视力区也让人耳目一新。
市民李小姐一早就成为首批体验者,扫一扫电子就诊卡二维码,遥控器方向键按下确认键就开始自助视力检查了。李小姐先遮住左眼,根据屏幕上视标方向,相应按上方向键对应按钮,如果看不清就按OK键。右眼检查完就遮住右眼检查左眼。
检查完的相关视力数据就会自助上传到app,就能完善自己屈光档案。
宝庆路19号于2002年9月成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第二执业点。十多年来随着近视患者就诊数量的增加,院区变得日益拥堵。
针对宝庆院区尤其是寒暑高峰期拥堵的痛点问题,医院狠下决心,关闭院区近半年。以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出发点,通过重新科学规划区域功能面积,建立流畅的就诊线路,改善院区拥堵状况。
记者发现,这里的空间布局都重新调整了,即使是常带孩子在这里看眼睛的家长也要重新摸索一下。
宝庆院区共分布三个学科:眼视光、斜弱视和口腔科。新亮相的院区将眼视光、斜弱视等眼科诊疗集中于主楼(北楼),口腔科诊疗则位于副楼(南楼)。
周行涛指出,
新院区共增加了1300平方米诊疗空间。增设一楼中庭验光区;眼视光、斜弱视诊疗区域由原本2个楼层增加至4个楼层;口腔科由原本9张牙椅增加至15张牙椅。
基于眼视光专家门诊需求量更大的现状,院区在二楼设置专家门诊。每个楼层均设置检查室,方便患者在同一楼层内完成挂号、就诊、检查、收费等就医流程。考虑到广大青少年儿童患者配置低浓度阿托品需求较大,五楼专科门诊区域还特别增加了药房。
宝庆院区患者以青少年儿童居多,医院每一个细节更贴心了。提升小患者们的就医舒适度。院区各楼面分别使用了活力橙、薰衣草紫、苹果绿、天空蓝等温馨明快色调,以增加儿童就诊亲和度,同时将上海市花白玉兰融入设计美化院区环境。在各楼面候诊区域扩大玻璃窗使用面积,以增加候诊空间的通透感。
为排除家长就诊的后顾之忧,此次装修医院均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确保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合格。
为做好秋冬疫情防控,新院区一楼投入智能机器人协助完成测体温、提醒患者佩戴口罩等入院流程。
院区内各楼层均安装壁挂式挂号收费签到智能自助机。
在五楼设立“光之爱”近视眼电话热线,视光专家、医生、博士等组成志愿服务团队轮流值守接听和解答来自全国各地的关于近视防控和矫正方面的疑问咨询。
为更好推进智慧医疗“互联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与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签署互联网分级诊疗合作协议等。今后通过合作医院将优质医疗服务辐射至长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