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练塘镇的农产品,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茭白。但其实,练塘镇还出产各类菌菇和芽苗菜,海底捞、小辉哥等火锅连锁店里的菌菇和芽苗菜就来自练塘镇的一家菌菇生产企业。
除了蘑菇和灵芝,这里种植最多的是大球盖菇,这种菌菇的菌盖赤红色,所以也被称为“赤松茸”,因为长得和松茸有几分相似,不良商贩会忽悠客人是松茸。虽然从价格来说,大球盖菇也算菌菇中比较贵的,市场零售价大概在二三十元一斤,但和真正的松茸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种植人员介绍,这里的大球盖菇种的早,8月下旬种下去,10月中旬开始陆续采收,“最丰产的11月,最多一天可以采8000斤大球盖菇,平时一天三四千斤是没有问题的,这两天天气冷,所以紧急搭建了暖棚,好保证出菇量。”
除了蘑菇、大球盖菇、灵芝,记者看到,这里还出产银耳、黑木耳等其他菌菇。据了解,东庄村大蒸港水源涵养林种植菌菇面积约200亩,在附近另外一片林地还种植了更加“值钱”的羊肚菌,新鲜羊肚菌零售价可达到每斤100元以上,菌干每斤售价可以达到千元,种植面积为50亩。
青浦区林业站站长吴利荣介绍,像这样在林下种植菌菇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可以更大程度发挥林地效益。同时,种植过程中还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生态循环种植,比如,玉米棒、稻壳、水稻秸秆等可以用作培养料,出完菇的菌棒可以用来种植芽苗菜。
在彭世菇业的工厂,一间间暖房的架子上,生长着绿油油的芽苗菜。企业负责人彭长儿介绍,这里仅豌豆苗就有20多种,除了常见的绿色豆苗,还有粉红色的,“出完菇的菌棒被粉碎后用来做种植芽苗菜的基质。”
据悉,彭家三代人从事食用菌产业,至今已经有近60年历史。创始人彭兆旺发明了菌棒技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菌棒生产出菇企业,后将技术无偿捐赠给全社会,使得无数农民摆脱贫困,走上种菇致富之路。20年前,彭家从福建来到上海发展,先在浦东种植菌菇,后来转至青浦。
市林业总站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有大约17个林下种植基地,分布于崇明、青浦、奉贤、宝山、浦东等地,种植品种除了菌类外,还有铁皮石斛等药材,以及金边麦冬等适合林下种植的花卉。
比如,在崇明向化镇北港村,一家合作社种植了铁皮石斛、白芍、元胡等药用植物,在奉贤申隆生态园的树林间也有铁皮石斛;在奉贤柘林镇华亭村的林地里,有瓜蒌这种用药植物种植。
在浦东老港、青浦金泽镇等林地里,有金边黄杨、金边麦冬、兰花三七等适合在林下生长的地被植物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