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最大的桃浦中央绿地,早已成为了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仍处于试运营阶段的桃浦中央绿地都会迎来不少休闲的市民游客。这片城中最大面积的绿地,以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伦公园为蓝本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增加更多生态绿色空间,变身为城市“绿肺”。
今天(1月15日)上午,普陀区33个重点民心工程集中开工,其中还包括了桃浦科技智慧城中央绿地项目075、094地块地上景观建设。
桃浦科技智慧城中央绿地项目是被列入上海市重大工程,规划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桃浦中央绿地,目前在建和开放的约50万平方米。即便在试运行阶段,绿地周边和内部暂时都没什么商业设施,交通配套也还未到位。但依旧阻挡不了市民先行体验的热情。
桃浦中央绿地东至景泰路、南至真南路、西至敦煌路、北至桃惠路及永登路,由六个地块组成“J”字型平面布局。绿地借鉴纽约中央公园及伦敦海德公园的规划理念,融入山谷意向、行云流水的动态架构,通过步行网络、地形和植被、水渠系统、活动功能的四层综合设计。
众所周知,纽约中央公园被人们称为纽约的“后花园”,源于其多角度放射轴线的林荫道设计,让人们在自然元素引导的步行网络下,无缝穿梭于城市街道和公园之间。桃浦中央绿地拥有上海中心城区稀有的、与纽约中央公园类似的矩形绿地空间,因此其总体设计也融入“人文传统+动势之美”理念,将传统绘画、书法艺术、舞蹈艺术和太极动作的优雅动势因地制宜地形成连续变化、迂回蜿蜒的布道动线。
树木和植被郁郁葱葱地分布在行道两侧,行人可以清晰地观赏到由北向南的都市人工次生林-人工疏林草地-赏花园区的过渡景象。一系列拱桥和水中小岛连接溪谷两岸,形成静谧的亲水界面,与中央水道两侧的水杉和杨柳,最大限度地模糊城市与自然的边界,营造令人难忘的都市生活栖息地。
从古浪路敦煌路附近入口进入绿地,无论是微微泛黄银杏大道,还是一片艳红的乌桕树叶,抑或野趣横溢的狼尾草浪,都已成为市民在不同季节摄影郊游的打卡之地。登上一座12米高的瞭望塔,还可以俯瞰公园全景。
绿地内,最最人气的区域,当属由蹦床、树桩、竹制毛毛虫隧道、铁质滑梯等组成的儿童游乐区。即使是工作日的上午,这里也有不少跟着家长来休闲的孩子,他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桩上跳上跳下,在光影斑驳的“毛毛虫隧道”里奔跑。
这条由来自安吉的竹子编织而成的“毛毛虫隧道”,当真是一个令人忍不住举起手机留影的地方。千千万万根竹子组合而成的隧道,外形像一只灰色的毛毛虫,隧道内的空间却堪称梦幻。透过层层叠叠的竹枝,阳光洒落在地面上,形成了星星点点的光斑。据介绍,这条隧道落地的过程中,特地邀请了安吉当地中国主编工艺的匠人进行手工编制,并反复试验调整了孔隙大小和结构,才达到了现在这样美丽的光影效果。
而那些被孩子们当成“勇敢者道路”的高高低低的树桩,其实是座椅,座椅前将有一个小小的舞台,可以上演各种有趣的节目和活动。
绿地里还有上海难得一见的“山”,只不过是人造山。原来,这片总长1.6公里的大型绿带,通过三个地上或地下隧道横跨了古浪路、常和路、沪嘉高速三条大马路,游客不用过马路就能无障碍穿行绿地。其中,古浪路隧道上方的绿地坡度,由泡沫混凝土、轻质EPS材料和1.5米高的土壤层铺就,形成了视野更好的坡地,也充分考虑到了隧道的核载。登上古浪路隧道上方的小山,整片绿地的景观收入眼底,令人心旷神怡。空气足够好的时候,这里还能极目数十公里,看见陆家嘴的三座高楼。绿地的另外一大亮点,是一座3D打印桥,对游客也是一大吸引点。
记者了解到,此次施工范围为075、094地块地上景观建设,北至武威路,南至真南路,东至景泰路,西至敦煌路。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方工程、绿化种植、园路铺装、建构筑物(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园艺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0352平方米)、园林小品、景观人行桥梁、给排水、弱电智能化工程等,计划2021年底前完工。
未来,这片“有山有水有桥”的上海市中心最大公共绿地,将成为上海城区功能转型升级的一张“绿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