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不再是唯一,当生命也能明码标价,这个世界会沦为什么?
在过去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因为某女星的传闻,“代孕”一词再一次被疯狂讨论。我们为什么反对“代孕”?就在几年前,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日本广播协会(NHK)都分别拍摄过此类题材的纪录片,记录了这个造人产业链。
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着各自的无奈和渴望,镜头伸向他们的时候,这个隐秘的角落逐渐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流淌出来的是无尽的慨叹。
2013年BBC拍摄的纪录片《House of Surrogates》(《代孕者之家》)聚焦了一群印度代孕妈妈。
在当时,代孕还没有被当地部门管控,许多印度妇女不堪贫穷,为全世界各地的夫妇孕育着“别人的孩子”以换取报酬。
通常情况下,代孕的周期要长于自然怀孕生产的周期,医生们要先采集夫妇二人的精子和卵子,在实验室人工授精,再将成功的受精卵移入代孕妈妈的子宫内,两周后进行抽血测试,判断是否成功受孕。
成功受孕后,他们就被集中安排在一起,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回家,只有周末可以让家人来探望。
在Nayna医生看来,贫穷是印度妇女成为代孕妈妈的原因之一。
在Nayna的诊所,代孕妈妈的报酬会按照严格的规定分期支付。怀孕3个月内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堕胎,代孕妈妈将获得600美元的报酬;超过3个月报酬为1200美元;超过6个月之后,无论发生婴儿状况如何,代孕妈妈都将获得全额8千美元的报酬。如果是双胞胎,报酬将上涨为1万美元。
当生下来的婴儿不日就被亲生父母抱走,不可避免地,代孕妈妈需要面对不同程度的空洞和失落。
代孕妈妈自始至终就像一台生育机器一样,没有活动的自由,生下的婴儿就像商品,出厂就被买走。在这期间要承担孕育生命的一切风险,她们的情感、权利、自由全然被忽视。
后来,从2015年起,东南亚包括泰国、印度、老挝在内的多数国家都对代孕进行了相关管控,跨国代孕开始被禁止。
然而,市场需求似乎没有因此而停止,人们将目光聚集在了世界上首例代孕案例的诞生地——美国。
日本NHK就在2017年以此为题材拍摄了纪录片《爆买生命》。
这部纪录片跟踪拍摄了美国多家代孕机构,也采访了专业的法律顾问,将镜头主要聚焦在了经济纠纷、伦理道德等更多严肃问题上。
赴美代孕的“客户”中,一部分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生育;另一部分则是如同我们此刻探讨的明星绯闻一样,单纯用优越的经济条件来换取不用生育的自由。
在美国,除了纽约州,内布拉斯加,密歇根,路易斯安那州明确禁止代孕外,很多州都是将代孕列入合法范畴的。
其中,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代孕最开放的州,而且允许非夫妻关系的各种组合进行合法代孕。在全美共有200多家代孕机构,半数都集中在加州。
在美国胚胎的性别鉴定是合法的,可以通过体外受精技术,选择自己想要的孩子的性别。他们支付给代孕母亲的报酬高达二三十万,这已经远远高于我们在BBC纪录片中看到的价格。
有时根据合约,代孕母亲无权决定胎儿的命运,如果特殊原因造成婴儿早产或者有任何健康问题,雇主夫妇有权决定是否终止孩子的后续治疗,放弃新生命。
生活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代孕妈妈艾莉森·舒尔兹就曾为一对夫妇孕育了一对双胞胎。但在25周的时候由于腹内高压导致婴儿早产,一个婴儿还伴随骨折。
该夫妇由于担心后遗症拒绝继续治疗,双胞胎就这样在艾莉森的怀里失去了呼吸。
对于代孕妈妈来说,这场突发意外的生育让她的医疗费远高于自然生产。根据合约,雇主夫妇仍需要承担全部代孕母亲的医疗费。
但后来,却发生了更加噩梦的一幕。该夫妇声称钱款已经支付给了代理机构,但代理机构却拒不认账。看似是他们两方的纠纷,受害者却是艾莉森。
因为怀孕生产而失去工作机会的她并没有经济条件诉诸法律,代孕没有成功,佣金没有拿到,她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还成问题。
由于跨国代孕伴随的语言障碍和地理距离问题,中介代理机构成为了双方建立沟通的唯一桥梁。但与此同时,相关经济纠纷也应运而生。
NHK采访了一直在加州处理代孕合约事宜的律师Andrieux·Vorzimer。在他看来,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严加审查代孕机构资质,罪恶就会滋长。
按照个人意愿喜好“自由地”进行胎儿性别筛选,干预生育进程甚至医疗方案,中介机构从中牵线搭桥牟利,如此种种根本就是对生命无尽的漠视和践踏!
代孕者和雇主以及中间机构为了各自的利益,视生命于无物,至伦理道德于不顾,简直违背人性,挑战人类的底线!
这就是为什么代孕在中国以及很多国家都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
我国2001年8月1日施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指出,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
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是坚决禁止的。
汉堡大学生物技术、社会与环境研究中心的专家Ingrid Schneider表示,代孕是对妇女及生殖能力的剥削。
怀孕本身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妇女与孩子之间正在建立密切的联系。这个纽带对于成功建立父母身份至关重要。
商业代孕只会使儿童沦为以成人利益和意愿为中心的“交易商品”,那些尚未出生的婴儿的人权得不到全面的保护。那些出生畸形或遗传缺陷的孩子视为“残次品”,因父母改变主意而遗弃的儿童变成了“退货商品”。
而代孕母亲也将永远处于食物链底端,承担所有风险却被视为“生育奴隶”。法律如果不保障弱者的权利,他们只能被剥削者精准欺凌!
不要让子宫变成工厂,不能让人沦为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