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艺术气息的停车棚诞生!参与人数突破200万的“三星堆”特展,走进社区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21-01-25 20:02

家住陆家嘴东昌新村的居民,这几天陷入一片沸腾:走进小区内的星梦停车棚,4000多年前辉煌灿烂的三星堆文化,赫然出现在眼前。

一位居民阿姨兴奋地说:“我到停车棚差点认不出来啦,太美了,还以为我走错地方了”。

由上海大学和四川省文旅厅指导,上海大学博物馆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共同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的“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在上大博物馆开幕以来,展览和活动的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已突破200万人次。如今该展以图片展的形式走进陆家嘴东昌新村,为社区居民带来一场别具特色的文化大餐。

停车棚里办展览

东昌新村是陆家嘴的一个老旧社区,以前是白天低头处处有垃圾,晚上抬头就能看见星空,居民们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个美丽干净的生活环境。于是,该小区的停车棚被取名为“星梦停车棚”,寓意星空下的美丽梦想。

本次展览作为“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的组成部分,由上大博物馆联合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社区枢纽站、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东昌居民委员会共同策划。这也是上大博物馆探索“高校博物馆+社区”展览模式的最新举措。

上海大学博物馆相关策展人员介绍,由于停车棚不具备展览条件,在展陈上如何呈现成为挑战难点。

经过反复修改和讨论,策展团队根据停车棚的空间特征,利用停车挡板所形成的空间作为展陈动线图,在停车区域的挡板上面,将图片以灯箱的形式从上面悬挂,灯箱正反两面都有图片。

 

每当有居民推车出去或者回家停车的时候,会自然直面上海大学博物馆“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中的这些文献图片内容。由于整个停车棚原本是感应灯照明,光线比较昏暗,而图片灯箱上的照明,也为停车棚带来了更明亮的光效。

上大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注意到,原有的车位号码牌是一张简单的红色贴纸。为了更好的展陈效果,这一贴纸如今换成了由上大博物馆设计的白色亚克力立体字的号牌,与停车棚里的挡板一起,色彩统一为白色和灰色对比,也提升了车棚的细节。

 

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好理解三星堆展览的内容,上大博物馆副馆长马琳现场给在场居民进行了生动的导览和讲解。

东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曹骏说:“布展后,停车棚的变化很大。为停车棚插上了一条很长很长的天线,这对社区居民来说是第一次,也带来了无限可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引入更多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让老小区重新焕发活力。”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今年76岁,已经在东昌新村生活了34年的陈老伯说,看了这个展览感触很深。他说,“我看过之后,了解了三星堆考古发掘的过程,也丰富了历史知识。 ”

“展览可以时间长些吗?我想让我的小孙子也来看看,让他做志愿者讲解员。”一位老人满怀期待地在停车棚边看边问。

“上大博物馆有那么好的三星堆特展,但是因为疫情,只能对校内师生开放。博物馆进不去,我们就把展览带出来。”为东昌新村与上海大学博物馆牵线搭桥的人,是艺术家、独立策展人、“社区枢纽站”发起人、陆家嘴街道第五届社区委员会委员王南溟。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耿敬从社区动员的角度高度评价了这次社区展的活动。陆家嘴社区基金会+社区枢纽站代表张佳华也表示,将会继续推动艺术社区的相关活动,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上大博物馆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把古蜀三星堆文明搬到社区居民家门口,让更多观众不出社区就能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对话的方式参与陆家嘴的社区微更新,加强博物馆与社区的联系,拓展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功能。

此次活动也是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与社区枢纽站策划的“艺术动员:当社区成为作品”的陆家嘴艺术社区互动项目。展览中同时有“星梦停车棚”形成过程的图片回顾,籍以呈现“市民动一动,美好生活进一进”“市民乐一乐,艺术社区长一长”的社区治理形态。


题头图:上海大学博物馆“三星堆”特展展览现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