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小朋友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新衣在嬉戏中迎新年……这个春节,你是怎么过的呢?金山农民画家陈惠芳创作了一幅《除旧迎新》,这里的场景是否是你儿时过春节的美好记忆?又是否是你今年过年的此情此景呢?
说起金山农民画,也许大家都不太陌生。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农民画在农耕文明中孕育,在民间美术融合中成长,现在走进金山的乡间田头,依然可以看到金山农民画。在金山枫泾镇的中洪村里还有个金山农民画村,这里是集农民画研究、创作、展示等一体的江南农村风貌的旅游风景区,市民游客还可以到金山农民画展示厅、农民画家庭、灶头屋里、乡村嘉年华等景点细细品味。
其实,如今的金山农民画不仅仅在金山,更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进了市民生活的日常生活。春节长假如果市民游客来到上海中心大厦、上海金茂大厦等市内旅游景点,也许你就可以与金山农民画的文创产品来个亲密接触!
莲花围着鲤鱼、鲤鱼包围着莲花,鲤鱼顺着一个方向游表示“顺顺利利”……《连年有余》是一幅由陈惠芳创作的金山农民画,如今这副画的画面印在了真丝围巾、手绘黑陶盘、手机壳、移动电源等文创产品上,在上海各大旅游景点的文创商量都有销售。
金山农民画不再是养在深闺里的艺术,而是真正能让都市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创。越来越多的金山农民画家也意识到要把农民画“产品化”。
陈惠芳是土生土长的金山人,从小在父亲耳闻目染的过程中,传承了金山农民画技艺,“我画了30年的金山农民画,以往只有喜欢农民画的人会来我们这里,如今通过文创产品,可以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
“90后”周小姐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今年更是选择在上海过春节的“原年人”,前不久她在文创商店里买了一幅金山农民画的行李箱保护套,“感觉颜色特别鲜艳,特别好看!”原本想带着新保护套行李箱回家过年的周小姐,还是响应了原地过年的政策,“等到春暖花开,我再带着这个美美的行李箱套回家!”由此,周小姐也对金山农民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金山农民画,打算在这个长假去金山看看农民画。”
如何让一幅金山农民画变身百变的文创产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农民画应该走向市场,让更多人知道、了解、喜欢。”上海原艺金山农民画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做好金山农民画的保护性传承与开发,开发了以“金山生活”为品牌代表致力于研发及销售金山农民画衍生产品,通过提取本地金山农民画画家所创不同题材的农民画画作元素,进一步设计、研发,并通过所开发的一系列金山农民画衍生品,凸显文化本身艳丽丰富的色彩与淳朴无华的内容。
所谓金山农民画,顾名思义就是金山农民创作的画作。“其实农民画最一开始是从灶壁画演变过来的,我们这边对灶头很有讲究,也喜欢在上面画一些东西,以期望风调雨顺。”“70后”的陈惠芳小时候时常看到父亲会在村里帮乡亲们在各家灶头上画画,耳闻目染之下也成了一名金山农民画画家,“其实很多人对农民画有一种曲解,很多人觉得这并不是一门所谓的艺术,其绘画价值也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门有点土气的东西。”
“其实农民画有别于中国传统国画的写意和西洋画的求实,农民画似乎是游离在这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绘画方式。”陈惠芳说,其实金山农民画的取材十分的生活化,都是以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为主要创作题材,着重表现人民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金山农民画在色彩上体现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多采用红、黄等明亮色块,通过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从侧面也体现出了画作所传达的喜悦情感。
“金山农民画取材于生活,如今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金山农民画的内涵也在发生改变。”作为职业农民画家,陈惠芳至今共创作作品400多幅,其中20多幅作品在全国及省市级画展中获奖,还作为文化使者,先后到英国、奥地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
这两年,陈惠芳一直都在带学生,让她非常感动的是她的两位小学生,一位家住市区、一位家住松江,每周风雨无阻都由父母送来学习金山农民画,“这些学生来回路上就要花三、四个小时,但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所以就这样坚持了下来。”陈惠芳还走进了校园,在学校开设起金山农民画的课程,“我真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金山农民画,并且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