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公布2020年年报,以及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3.07亿元,同比增长6.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63亿元,同比增长10.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21.65%。基本每股收益1.43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0元(税前)。
其MSCI ESG评级由“BB”提升至“BBB”。
作为一家以制药为核心业务的企业,复星医药立足中国本土并拓展全球化,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涵盖到医药商业领域。去年公司核心板块制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8.8亿元,占72%;同比增长0.52%;实现分部业绩 22.62亿元,同比增长17.51%。2020年其制药板块销售额过亿的制剂单品或系列共39个,较上年同口径净增加3个。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39.64%;实现分部业绩10.53亿元,同比增长83.45%。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及呼吸机等抗疫产品的贡献以及常规业务的恢复。医疗器械板块已打造布局全球直销分销相结合的营销网络。
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收31.72亿元,同比增长4.34%;实现分部业绩1.95亿元,同比减少40.37%。
公司以创新研发为驱动,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的方式,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症)及并发症、中枢神经系统等重点疾病领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并积极探索靶向蛋白降解、RNA、溶瘤病毒、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
年报显示,复星医药去年研发投入共40.03亿元,同比增长15.59%。其中,研发费用为27.95亿元,同比增长36.94%。制药板块研发投入36.70亿元,同比增长17.21 %;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6.77%;包括研发费用24.68亿元,同比增长41.76%,占制药业务收入的11.28%。
据悉,2009年起复星医药就设立了复创医药、复宏汉霖等中美两地国际化研发平台,实现24小时全球研发。近几年设立CMO办公室,管理全球临床注册,2020年初升级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统筹立项和内外部资源,优先推进战略产品,加强全球临床和注册能力,提升研发效率。同时,培育全球BD团队以触达行业领先产品和技术平台并实现转化。截至2020年底公司研发人员已近2300人(其中约1200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约占在职员工总数7%。在研创新药、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项目247项 ,其中创新药56项。
经过超过十年持续投入,近两年来公司多个品种获批上市并放量销售,推动业绩增长。其中,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新增生产规模(2000L)获批后快速放量,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其中下半年销售收入5.2亿元),在新患者的使用比例超过50%。2020年8月开始销售的新产品小分子创新药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上市后加速市场准入,积极推动纳入国家、各省市医保目录,实现收入均约1.4亿元。
“苏可欣纳入医保后,更多医院包括县级医院可用,负面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复星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吴以芳说。
公司在推进在研产品上市的同时,也积极寻求与全球领先医药企业在产品方面的合作机会,丰富产品管线,提升市场拓展能力。许可引进方面,2020年3月复星医药与BioNTech签订协议,获授权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新冠疫苗。2021年1月,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在中国香港获认可紧急使用,2021年3月分别被用于中国香港政府、中国澳门政府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中国内地的II期临床试验也在有序推进中。
对外许可方面,2020年10月,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重庆复创与礼来达成协议,将自主研发的BCL-2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在中国以外其他区域内独家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许可予授予礼来,根据约定礼来将向公司支付至多4.4亿美元的许可费。此外,HLX02(注射用曲妥珠单抗)也已通过与Accord的战略合作,实现在英国、德国、葡萄牙的上市销售。
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步入创新药驱动时代。吴以芳表示:“2021年,中国医药医疗行业依然处于重要的发展转型阶段,又处于新冠疫情后的恢复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在打造产品力同时率先迈开国际化步伐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业务的规模化医药医疗企业集团,复星医药将继续加快加速创新转型,加强产业整合式运营、稳健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也将围绕存在较大未满足需求的治疗领域积极进行合资合作及并购。医疗服务产业将持续精益化运营,在专科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于学科建设、运营提升,夯实国内领先的民营医疗管理能力。复星医药将坚定地走创新转型之路。”
他介绍,去年疫情下公司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及呼吸机等抗疫产品放量,但一些业务如医美也受到影响,疫情也推动了公司诊断板块发展,今年医学诊断和制药业务更加成熟,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对研发投入,吴以芳指出,公司将继续执行严格的立项、研发过程及临床研究阶段的评估流程,在支持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现有在研和许可引进品种的快速获批,注重战略合作,融合多方资源共享收益,同时分散风险。公司研发将深入全球化,营销、供应链也全球化,会审时度势推进。
3月30日,复星医药A股港股股价均上涨,其中A股收报39.21元,总市值100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