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如美人一样不敢言老,刘德华那年因过度疲劳导致嗓子发炎,取消演唱会,让人惊觉英雄也是常人。所有人在岁月这面镜子前一律平等,望得见各自暮年那张脸:眼神黯淡,面部下垂,嘴角松弛——与其说是脸,不如说是人生式微的写照。
电影《人潮汹涌》年初造势伊始,最大卖点还是刘德华,回顾展一样把前世今生翻了个底朝天。其时他三十多年前的名作《天若有情》在台湾地区重映,加之导演陈木胜去年离世,因该片拿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吴孟达二月相继离世,凡此种种,在大银幕上见刘天王仍在摸爬滚打,还是要赞一声佩服。
摩托车还是那样拉风,只是车后载的不是吴倩莲而是肖央,青春吹动的不是长发而是岁月涛涛,此情此景出现在《人潮汹涌》里,确实会牵起关于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丝丝回忆。这样来看,《人潮汹涌》与翻拍原作《盗钥匙的方法》的最大差异,不是在于本土化改造的诸多敲敲打打,而是刘天王的加盟让假杀手这个角色有了更多重的意味:英雄迟暮,戏梦人生,风再起时……总之他以全面压倒性的优势让这部以交换人生为主题的双男主电影重心发生偏移,实则是讲述了一曲英雄之歌:开始假英雄,中间反英雄,收尾真英雄。你不能说是选角有失偏颇,而是演员自带的符号意味让这个角色承载不起,只能因势利导推波助澜。
其实这个人物更让人想起前些年的《杰出公民》与《潦倒岁月》,前者里的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作家,后者里的好莱坞过气老牌明星,都是英雄迟暮,都是昨日重游,都是临老之时参悟真谛,可谓活到老学到老。老作家与老影星在自己的作品与现实之间穿梭,与过去的自己隔空对话,回顾、反省、和解,一气呵成。按照编剧理论,人生也是三幕剧的话,“如果你能在第三幕中让观众惊叹不已,他们就会原谅你糟糕的第二幕”,足见人生如何收梢何其重要。
《人潮汹涌》当然不是华仔的收梢,不过如你所见,除了《天若有情》,他在《无间道》《暗战》《新上海滩》等片中的形象也不时在影片里还魂再现,更使得影片有了某种终身成就回顾的意味。如果按照《潦倒岁月》的拍法,华仔在电影里自嘲“这张脸有点显老”就略显肤浅了,毕竟年老无可抗拒,反倒是台词里一再论及演员的自我修养,交流对于表演的理解,那个困扰了半生的心结呼之欲出:演技。不过时至今日,谁还在乎天王的演技问题,站在那里,活脱脱就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