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变成幻影剧场!美术馆外,这只“硕鼠”惊到路人,却让孩子们兴奋尖叫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21-06-01 11:18


六一来临之际,寒山美术馆外,不止一个正在闲逛的路人,会被眼前的景象吓一跳或迷住——

一只白老鼠从黑暗中走来。这只“硕鼠”试图逃到大街上,继而折回,消失在黑暗中。

这件来自法国艺术家贝朗特·加丹纳的影像作品《鼠》,是正在寒山美术馆举办的“时空与场域——图像的绵延与重生”大展设置的一件公共作品。

这只“硕鼠”的亮相,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他们兴奋地尖叫,乐此不疲地与它互动,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家庭带娃前来打卡,让美术馆成为网红之地。

■寒山美术馆

“时空与场域——图像的绵延与重生”展,由独立策展人、艺术理论家藏策策展,也是寒山美术馆首次以摄影艺术为主体,结合视频影像、互动装置等形式的一次展览。

展览集结了来自国内外30余位艺术家,展出近200件当代影像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试图梳理当代艺术语境中影像艺术的理念与脉络,通过“观看之‘动力’”、“照相与造像”、“图像的重生”三个单元,探讨图像与“对象”间的动力关系,以及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图像在不同介质中的栖居、绵延与重生。

在第一个单元中,高岩《风城》《布拉格》系列由视觉文献而抵达观念的路径,显然与尤金·阿杰、沃克·埃文斯、罗伯特·亚当斯以来的脉络密切相关。

而从敖国兴、郑知渊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同样能感受到来自“新地形”及杜塞尔多夫学派的艺术理念。

罗洋的肖像作品《女孩们》,则是对看与被看关系的反转。

■罗洋 《女孩们》系列

■王天羲《再见,谢谢所有的鱼》

■木格 《回家》系列

在第二单元中,杨泳梁、邵文欢等艺术家巧妙地调用了东方视觉符码,既指向的是当下的现实处境同时更指向了观看本身。

■马良 《世界先生的肖像》系列

■张兰坡 《赤-壁》

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的过渡与对接,既是艺术理念的延展与深化,更体现了在数字时代新技术对人们观看方式与图像栖居方式的改变。

■缪晓春《无始无终》

参展艺术家缪晓春、毕振宇、贾鹏森等在数字艺术领域做过多年探索的艺术家,在第三单元中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与惊喜。

在数字的世界中,一切皆有可能。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容易地生成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人物与场景,而互联网艺术、NFT/区块链艺术又为摄影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呢?这些都是这个展览中所关注的前沿议题。

 

■贝朗特·加丹纳 《鼠》

此次展览中的户外展陈作品——法国艺术家贝朗特·加丹纳作品《鼠》,更是打破了美术馆的边界。作品巧妙利用展出场所的环境,运用视频呈现出鼠的影像。

艺术家表示,他的创作目的,就是将公共空间变成奇异幻影的剧场。

作品让观众领略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在城市和建筑的漂泊之中,这个情景,蕴含着幽默,吸引与魔幻。同时,该作品也是对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反思,对与动物性相关联的深不可测的复杂性的反思。

原先美术馆的围墙,因为《鼠》的到来,正在被瓦解与消融。正如寒山美术馆馆长布达所说,这样的尝试,加强了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链接。


视频:由寒山美术馆提供
图片:由寒山美术馆提供、徐颖拍摄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