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021年5月21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小学各年级组织了社会实践游学活动,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游学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游学主题
神奇的动物在哪里——上海野生动物研究班
此次游学活动,为同学们丰富充实了动物种类、学名、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乡土动物知识科普与游学问答相结合,牛年寻牛趣味探索,加深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喜爱。通过对貉、赤狐、狗獾、獐、小爪水獭等的介绍,现场动物生活区观察和讲解员讲解让同学直观了解相关动物知识。牛科动物、陆生哺乳动物、马科动物等知识问答融汇在动物园参观过程中。活力澎湃的生命气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索信息的同时,要求他们带着专注的观察力,走进动物的不同生活状态。
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观察能力,游学活动中要充分支持与鼓励学生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游学设计团队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丰富探寻体验,让小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小动物。大象、狮子、老虎……和大自然的动物亲密接触能够触动少年真善美的心灵,这有助于他们调节心理情绪,也能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动物的生活远离城市,动物园游学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这有利于小学生内心求知欲的培养。
通过游学手册的“游学任务”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差异、生活内涵等,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意识。游学手册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样貌形态、饮食习惯等,结合不同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完成游学任务写作。讲解员老师和学生间的及时沟通交流互动,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打下基础。
二年级游学主题
小种子的奇妙物语——植物王国探索小分队
此次游学活动,为同学们丰富充实了植物种类、结构、生态景观生成原因等相关知识。4D微电影与手工创作相结合,感官盛宴配合动手实操,加深学生对植物的体验和理解。通过对世界油王——油棕、贝叶棕、菠萝和凤梨、木瓜vs番木瓜、香荚兰等的介绍,现场实物展览和讲解员讲解让同学直观了解相关植物知识。
最安全的花苞、最吸引昆虫的花、最不起眼的花等知识填空融汇在展馆参观过程中。多彩缤纷的视觉盛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真相的同时,要求他们带着专注的观察力,发现植物间的细微差异。有斑点的花、长相奇特的花、气味明显的花……用大自然最优秀的艺术创作涵育少年真善美的心灵,这也有助于他们调节心理情绪和重塑认知风格。
植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植物园游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这有利于小学生内心求知欲的培养。艺术素养方面,通过游学手册的“游学任务”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花的不同形态、颜色、气味等,从而提升小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对大自然的热爱程度。
游学手册引导学生观察花等植物的颜色,结合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清新深刻体验、讲解员老师和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为低年级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联系生活实际,设置学生为花动手涂色环节,鼓励学生动手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游学主题
古往今来的文化探索之旅——非遗文化小小体验官
此次游学活动,为同学们丰富充实了上海地区历史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木偶剧目等相关知识。师生参观古今中外的名家木偶展和木偶的演变展、观看获奖创新木偶剧、听木偶揭秘小讲座,感受到了木偶展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师生们了解了杖头木偶名称来源、皮影戏中皮影材料、桌面木偶种类、布袋偶(手偶)操作方式等知识。
在上海木偶剧团、上海历史博物馆的沉浸式文化氛围下,利用光影技巧增强学生对木偶剧团游学内容的认知。引进艺术欣赏强化学生审美意识、讲解员深入分析作品文化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引进展馆新颖事物吸引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展馆丰富资源赋予游学课堂生动性。听觉和视觉的感官盛宴,让学生趣味学习,寓教于乐。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气息与精神力量,能够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快乐,也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
游学实践让小学生身体力行,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与视野。游学中的多样化情境重现,加上科技手段深度体验的辅助,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历史故事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去做一个热爱探索、热爱创作的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四年级游学主题
古往今来的文化探索之旅——非遗文化小小体验官
此次游学活动,为同学们丰富充实了中国电影历史、名人故居主人公等相关知识。四年级游学设计团队将微课堂、4D微电影与深度感官体验相结合,让师生们感受到了星光大道幕后的点点滴滴。
经典老电影《风云儿女》、作家三毛名称由来等知识点融汇在展馆参观过程中。听觉和视觉的感官盛宴,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寓教于乐。大自然下的建筑填色彩绘环节,更让同学们对夏衍故居有了更亲切的深刻体验。
在电影博物馆、夏衍故居等地的沉浸式文化氛围下,利用绘画技巧增强学生对夏衍故居游学内容的认知、引进艺术欣赏强化学生审美意识、讲解员深入分析作品文化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引进展馆新颖事物吸引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展馆丰富资源赋予游学课堂生动性。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气息与精神力量,也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
游学实践让小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中国电影历史、名人故居主人公离他们很遥远,文本授课往往会使他们会感到陌生。但游学中的多样化情境重现,能够让历史故事很有画面感,再加上科技手段深度体验的辅助,更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历史故事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去做一个热爱探索、热爱创作的人,对学生的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五年级游学主题
天气与物候的奥秘——气象小达人养成学习
同学们在百年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学习,了解现代最前沿的气象科技进展,体验智慧气象。参观过程中配合气象工作者对现场实物的讲解说明,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了解到相关工具原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激情。
在做好气象科普和文化宣传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品牌,促使未成年人从气象文化中汲取营养,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培育有“德”少年。
立体的龙卷风灾害VR等体验,让同学们对自然有了敬畏之心,也加强了同学们在面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时的心理素质。气象科技展厅等体现了现代化技术的全面发展,为同学们展示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也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熏陶。
结合生活实际,游学手册中的“游学小任务”,向同学们提出了“雷暴发生时,若正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附近,该如何正确操作”等日常生活问题。将知识放置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不仅让同学们对游学的活动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更引导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同学们体验了“我是小小气象员”职业生活,走进知识丰富的气象科普园,参观身临其境的气象展厅,实现气象小主播的职业梦想,同学们对变化万千的气象世界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未成年人职业体验能够让同学们在潜意识里了解社会形态的一种体验模式,从小培养个性,提高认知水平,增强身体、心理、道德素质,学会在团队中合作,学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在玩乐中培养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