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的民间力量:80后男子拍到罕见海豹,科普微塑料减少海洋污染 - 周到

海洋保护的民间力量:80后男子拍到罕见海豹,科普微塑料减少海洋污染


作者:牛强 马冰冰(实习生)
编辑:牛强
时间:2021-06-08 10:43
6月8日,是第十三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四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与此同时,由网飞出品的纪录片《海洋阴谋》引发公众讨论。这部纪录片提到,在"太平洋大垃圾带"中,46%的塑料垃圾来自于被丢弃的渔网。相比之下,估计有0.03%的塑料污染废弃物来自于塑料吸管。海洋保护组织Oceans Asia也曾发布了一份题为“海滩上的面具”(Masks On The Beach)的报告。报告称,在2020年,约15.6亿个口罩流入海洋,产生了4680至6240吨的额外海洋塑料污染,而如此庞大数目的口罩在自然中需要400至500年才能降解为微塑料。在全球绝大部分口罩都一片难求的状况下,随手弃之的口罩垃圾问题,也成了防疫之下最令人难堪的污染情况。

除塑料污染,海洋动物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在纪录片《海洋阴谋》中,“误捕”作为被轻视的巨大问题被关注。据统计,每年有5000万条鲨鱼(约占每年被捕杀的1亿条鲨鱼中的50%)是“误捕”的结果,而据海洋牧羊人(Sea Shepherd)称,每年仅在法国大西洋沿岸就有约1万条海豚在渔船作业时被误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也显示人类在20世纪至少杀死了280万头鲸鱼。

从前段时间广受关注的日本核污染废水排海事件,海洋再次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讨论中。它与我们的距离不但不遥远,甚至近在咫尺。

在世界海洋日到来之际,新闻晨报记者在上海专访海洋保护组织“亿角鲸”创始人申剑,与他聊聊海洋保护的那些事。

“如果疫情结束,你第一个想去的国家是哪里?”我问。

“为什么一定要出国呢?我觉得我们中国就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申剑毫不犹豫地回答,“尤其是像我这样深爱大海的人,只要能让我下水就很快乐。”

申剑,80后,他出生在上海一个很普通的工薪家庭。高大健硕的身材,眼神清澈明亮,内心仿佛装着一片大海。曾陆续在电子商务、展览、航空公司等行业工作。2017年,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上海成立了“亿角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知名的民间海洋保护组织之一。

申剑

这是一个以促进民间海洋科学探索,推广海洋生物知识为宗旨,致力于海洋生态资源保护及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的民间组织。近年来,他们组织了多场海洋保护的公益活动、展览,不遗余力地为海洋保护贡献出一份微小却很珍重的力量。

但不被理解和接受,往往是他们所遭遇的真实境遇。“你到底要干嘛?”“有什么商业企图?”“是不是想赚钱?”这些刺耳的话总能听到,但申剑依然靠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传递海洋环保理念。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他们将联合著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推出一场名为“蔚蓝力量”的公益展。拉近市民与海洋之间的距离。

当深爱的潜点不再美丽

聊到“亿角鲸”组织的成立,还要从申剑最喜欢的潜水讲起。

“我是从2011年开始接触潜水,当我第一次进入这种环境中时,看到了大片的珊瑚礁,真的特别漂亮,我完全被震撼到了。”再一次回忆起那美丽的海底世界,申剑的眼中泛起了光。

2011年申剑拍摄到的珊瑚礁

两年过去,申剑仍心心念念着这处美丽的地方,于是他带着爸爸还有奶奶再次回到了这里,也就是申剑潜水生涯的开始之地——菲律宾的长滩岛。然而,眼前的一切让他震惊,“你能想象到么?只有两年的时间,珊瑚礁已经没有了,我看到的只有一堆白色的骨骸。”看到自己深爱的东西被糟蹋,心痛过后,他决定和朋友们思考去做一些事情。

两年过去,故地重游的申剑已经看不到珊瑚礁

然而,这个过程却极度漫长,但申剑并未因此气馁。他遇到了一位纽约大学毕业的博士,这位博士做的工作正好与海洋有关。在申剑和他的交流中,申剑问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这位博士也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当申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自己可以为科研做出一些支持的时候,他将想法付诸了实践,“我觉得做科研并非是象牙塔顶端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触碰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变。”

2017年,申剑前往北极拍摄短片。他找到了十一个人路人采访,用镜头对准他们的脸。问他们关于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对地球的环境以及人类生物有什么影响。每个人听到这些事情一定会有表情上的变化,而第一个表情往往就是人的真实反应。申剑做的,就是把他们的微表情记录下来,“那次采访发生了改变我后来生活的事情。”申剑告诉《新闻晨报》,他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对从美国来北极的情侣,女孩的表情很忧伤,和他设想的一模一样。但后来申剑再去采访10个人,他们的反应均让他出乎意料——无一例外的很开心。

申剑一脸疑惑,便去问其中一人,对方向他表示:“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当地,对这些变化也是感同身受的,既然你可以从中国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地方,拍摄这个短片,很多人可能也会因此而行动起来。在这个世界上肯定不止你一个人在这样做,既然有这么多人都已经开始行动,我相信海洋的未来是有希望的。”当申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觉得很开心。而当更多人去重复这句话的时候,使命感在申剑的心里落地扎根。

作为中国首次民间南极科考成员之一,申剑曾跟随张昕宇夫妇一同前往南极。这对夫妇从2016年开始计划做这样的航行,并且向民间开放了二十个席位,申剑和团队便申请到了席位。有位老学者令申剑印象深刻,这位老学者曾去过南极三四次。但这一次他却特别兴奋。他告诉申剑:“你知道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软实力的提升,因为民间已经开始这样做,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

在南极拍摄到的企鹅

申剑是全球第一个在罗斯海潜水的人,并且还是夜潜。位于南极的罗斯海域,潜水挑战非常之大。由于这是一片未知且宽阔的海域,需要做好准备,防止被海豹等袭击,甚至下水一段时间之后海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结冰。最后,申剑用拳头把冰凿碎终于从险境中突围。

这次经历震撼人心,然而,申剑却很遗憾地告诉《新闻晨报》,在他眼中,这次的任务并没有很好地完成,因为没有做更多的科研记录。今年11月份,申剑想再次回到这个地方,去弥补上次的遗憾,“我知道还没有人在夜晚的罗斯海域拍摄浮游生物,而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团队,所以这次想要记录别人没有记录到的东西。可能我就是在洪流当中的一粒沙,但我觉得这就够了。”

潜水中的申剑

如今,潜水这一运动变得越来越热门,作为一名资深的潜水爱好者,申剑也给一些爱好潜水想要尝试的人提出了一些建议,“潜水分为休闲潜水和技术潜水。技术潜水是一个高危运动,但休闲潜水是非常安全的,它的安全性甚至在足球运动以上。我们把潜水称为风险管控运动,因为潜水有明显的范围和规模,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一定不能以为自己技术好就可以去做一些违规的事,这种自大和侥幸的心理是绝对不可以的。”申剑建议,找个靠谱的教练很重要。潜水就像冒险,要量力而行。

拍摄记录罕见的海豹

2020年8月,申剑和他的团队成立了“进取号海洋计划”。

谈及为何这样命名,申剑表示,他很喜欢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提到的星际迷航,那艘星舰就叫做进取号。人类在当时的使命是探索银河系,申剑和他的团队现在要做的也是探索海洋、发现海洋、保护海洋。“中国是一个拥有很大海洋面积的国家,但我们对海洋的了解非常少。”申剑表示,公众对海洋生物的了解确实很少。他很想把这些记录下来。

申剑所拍摄到的海洋动物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中国是没有海豹的。然而,申剑带领着他的团队却在山东拍到了海豹生活的珍贵一幕。

申剑向《新闻晨报》回忆道,“为了拍摄海豹,我们首先和相关专家先建立了联系,之后我们又去了当地的保护区并且提交了申请。虽然我们的拍摄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过好在后来我们和当地进行了沟通把问题解决了。

申剑在山东拍摄到的海豹(下同)

有时候风太大,海豹也不一定每天都出现。申剑和团队们总共用了14天,在拍摄的过程中,能够出海时就出海,不能出海就用无人机在山上岸边一次一次地重复拍摄,每天基本都要用7块到8块电池,不断地飞,不断地拍。那时候自己至少要花一周到十天,每天都泡在水边上。尽管水冷环境恶劣,申剑这样做就是希望能和海豹建立起信任,“十天后海豹看到我了,这时候它对我已经习惯了,于是做一些挠痒痒的动作,对我放松了警惕。那个时候我才能慢慢接近它。”

谈及看到这些可爱的海洋生物有何感受?申剑淡定地表示,毕竟不是游客,而且本身已经对于海豹非常的熟悉了解,所以内心并没有很激动,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他认为照片不仅要好看,也要使得一些科研机构能够进行科研活动。

申剑希望,他的“进取号海洋计划”可以在这两年筹集足够的资金,买一个帆船,运作更多的科研项目,“等真正有帆船后,我想走遍世界各地,向世界传播我们中国的海洋事业。告诉世界,中国不但在做,而且做得也不差。”

海洋塑料污染何去何从?

目前,申剑和团队主要投入在微塑料中,当他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和知识后,开始对大众进行微塑料的科普。申剑表示,“我们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每当我们科普到一样产品,一定会先找到这样的专家,通过视频连线和相关的专家沟通,并把这些东西做成传播资料。也许更新的频率不高,但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从2020年8月开始,申剑每隔两个月会出一次海,每一次航线都会带一名专家,团队可以给专家一些实践经验,专家也能给到团队一些科普资料。互补的方式使得双方快速成长。

微塑料

中国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在《关于防治海洋污染的全球海洋合作》报告中指出,直径小于5mm的微塑料所造成的海洋污染已是全球热点问题。微塑料易被海洋生物吞食,并最终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在跨国合作、多边合作的海洋治理体系中,中国应发挥带头作用,主动发挥国际影响力,彻底禁止有害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动全球海洋微塑料垃圾治理合作。同时强化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关键作用,在提高透明度、确保信息分享、完善监管措施和制定技术标准等方面,共同推进全球海洋微塑料治理合作。

尽管目前海洋塑料污染严重,但是申剑仍旧倡导用一种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其实大家不需要谈塑色变,塑料本身是无罪的,它也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关键在于如何使用。”申剑表示,无论在哪个年龄层面,每个人都可以为海洋保护贡献一份力量。他同时也呼吁,必须要有一拨拨的人持续地做这件事情,才可能有二三十年之后的成果。

(本文照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