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2021上海电影节SIFF YOUNG X 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以下简称“Y计划”)发布会及青年影人论坛如期举行。
“Y计划”是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戛纳电影市场联合发起的首届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旨在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平台价值,扶持中国青年电影人发展。
发布会上,宁浩导演介绍了计划推行情况,并宣读最终结果。
该计划于今年3月启动,15家影视相关机构和15位个人共推荐青年影人69名。最终,组委会选拔出5位青年电影导演进入扶持计划,分别是韩帅、梁鸣、饶晓志、王晶和曾国祥。
青年导演韩帅凭借剧情长片处女作《汉南夏日》获得国内外电影节多项大奖,该片以别称“江城”的武汉为背景,用水的意向贯穿全片,探索年轻女孩内心的迷茫彷徨。
在此次评选中,推荐团队给她的评语是:
既有对现实语言性的沉浸式观察与提炼,又能够熟练地用电影语言将文本的叙事能力准确地呈现出来,是一个在作者意识和电影语言的综合能力上表现突出的创作者。
从演员转型至导演后,梁鸣的导演处女作《日光之下》一经上映便收获了观众认可,在刚刚揭晓的第29届上海电影评论协会奖中斩获三大奖项。
此次青年影人扶持计划推荐团队这样评价梁鸣:
在他的处女作中,梁鸣用错综复杂的方式将人物成长和黑色电影交织在一起,作品兼具文艺片和商业片质感。
梁鸣在现场介绍,自己在做演员的时候就有旺盛的表达欲,在从演员转型到导演之前的漫长时光里,他利用拍戏间隙钻研电影语言、尝试写作,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从无到有的蜕变。
在几位入选的青年导演中,饶晓志的作品数量居多,他笑称很高兴自己还能被称为“青年影人”。
从处女作《你好,疯子》到《无名之辈》一直到去年的《人潮汹涌》,他的电影充分体现了80后导演对华语商业电影崭新的理解。
推荐团队评价其电影“观赏性能够突破既有类型的窠臼,也能做到无缝切入社会和人文关切。”
在发布会后的青年影人论坛上,宁浩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王红卫以及本届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国际评委娜塔莎·德维莱耶(法国电影制片人)与入选扶持计划的导演们共同探讨了青年电影人的成长议题。
王红卫表示,中国电影行业需要新的电影人积极创新,创作出更多新的作品来引领行业发展,不能仅仅以继承老电影为唯一的追求。
娜塔莎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观察和思考:
令我印象深刻的并非是只是哪一位导演的作品,而是这些青年导演们通过一些原创的、独具思想的表达,传递了中国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有必要被听到的。当前由于全球疫情,人们的脚步无法自由地触达世界。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需要这些创作者的声音,让远隔千万里的观众能够听到。电影是没有国界的,它为世界打开了交流的窗口。
在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议题上,各位导演得观点几乎是一致的:创作者不应该仅仅为了获奖,去为某个电影节或者某个奖项独家定制出一部电影。电影人需要以表达内容为根本,那应该是来自于一个创作者最本能的表达欲望。
在论坛的最后,入选扶持计划的青年导演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创投”经验,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吸引更多关注?韩帅回忆了自己在一次创投会上的演讲经历:
我当时讲述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述我为什么拍摄了《汉南夏日》这样一个讲述女孩成长的故事。我能够明显感受到当时台下的观众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所以如果说要给年轻的电影人一个建议的话,我只希望大家每一次作品的亮相都是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