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离世,享年71岁。20日,86岁的中国第一代股民楼志文表示,“时势造英雄,老朋友驾鹤西去,我们只能心中默念'老杨,一路走好!'”
他说,上周惊悉杨百万仙逝,甚觉意外。“老杨平民出身,读书不多,靠自己努力,能在中国证券市场创造出如此成果实为钦佩,许多优点值得学习。我与老杨相处的几段往事令人难忘。”他附上杨百万早期两张名片以示纪念。
他说,杨百万原在杨浦区上海铁合金厂仓库小组担任生产小组长。负责收发,看管仓库。
杨百万妻子当时参与承包了郊区一家专业生产电线的社办厂。制造电线的原料是铜,但杨百万负责看管的仓库经常缺少铜料,所以厂方怀疑老杨监守自盗。久不破案,厂方就把仓库失窃案上报杨浦公安分局。杨浦分局把杨怀定叫到专门关押犯人的地方门前谈话。
回去后杨百万就召集仓库全组工友摊牌说;“仓库屡屡失窃,各位都有嫌疑。现在厂保卫科,杨浦分局都没办法,只能我们自己想办法破案了,以示清白。”大家讨论研究,发现保安公司承包的门卫值班时间上有空档。发现漏洞,大家有了信心。全组人员分成几批,下班后爬上仓库屋顶,从天窗上往下看到底谁是小偷?结果小偷真的抓到了,原来是厂后门黄浦江上的船民……。
案情大白,杨百万嚥不下这口冤枉气,辞职下海了。他特地把原名杨怀新改为杨怀定。
当时是1988年,西康路上的股票自由市场买卖已经很闹猛。但杨百万不相信股票,专业贩卖国库券成功,收获到第一桶金,也出了名。
直到1990年夏天,有深圳大学老师组团來沪收股票。因广东话不便交流,就由上海籍大学生找到杨怀定。请他帮忙收股票,收一股付一股佣金。杨百万有的是办法。深入到电真空系统的工厂车间里直接收购,大丰收。深圳人如鱼得水,把面值50 元一股的延中炒到280元。把面值100元一股的电真空炒到580元。至此,杨百万才看到股票的魅力,比国库券赚得快。
当年12月,上海证交所成立,证券市场走上正轨。申银老总、万国谢荣兴为争取营业额,请杨怀定去开户买卖股票。当时买到股票就可赚钱,普通小股民买股票要等营业部开门,百米冲刺抢跑道。所以杨怀定买股票是受人启发,也是两位券商老总“挑他发财”。
杨百万自己公开承认,在国库券上赚50万,在股票上赚50万。杨百万大名或来于此。
“当杨百万炒股发财名气响了后,我胞弟才想起,替我介绍了杨百万。”楼志文回忆,
我弟是上海有色金属铸造厂(小型厂)厂长。铁合金厂所需有色金属材料全由这个有色厂供应,而材料送进仓库由杨怀定验收。所以我弟与杨怀定有往來,有交情。有关老杨下海内情也是我弟告诉我的。因为杨百万是大名人,所以我从不提与杨百万有这层关系。
当20多家券商聚集到上海大厦时,楼志文与杨百万在上海大厦同室炒股。杨百万喜欢买低价股,而且赚点小钱就抛,令人费解。他解释;“我跟你们是两样的。你们有劳保退休工资,我要靠股票吃饭。所以今天饭钱我先要赚到呀。”
据楼志文回忆,杨百万的轿车(夏利)买得较早,由其儿子驾驶。后來股友买车的人多了,老杨就把小夏利卖了,骄傲地对他说;“侬看,我赚了一张轿车牌照……”。当时轿车牌照已比小夏利贵了,这方面杨百万是精明的。
后来上海发行股票认购证。老股民圈子里都积极讨论,大家多买了几百份、几千份。但杨百万认购证一份不买。因为大家性格不同,炒股做法也各异,所以上海大厦券商散去后,楼志文与杨百万就各奔前程了。
2007年底,中石油上市(2007年11月5日)后,楼志文所在券商张杨路营业部请杨百万下午收盘后为客户讲课。那天杨百万讲了他的操作技巧;“我在6000点时就全部清仓了。我申购新股,中了6000股中石油(平均资金87万元中一个号),在中石油上市当天48元卖出,下午 44元再买入。”杨百万坦诚地把他的资金实力、操作技巧、投资经验告诉大家。
后来证券市场基金等机构主导了,杨百万发挥余热,开公司,卖软件,带徒弟,教投资者炒股票,所以许多投资者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