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客厅丨建党百年红色之旅,晨报直播追寻红色印记,这些老党员纷纷点赞 - 周到

上海会客厅丨建党百年红色之旅,晨报直播追寻红色印记,这些老党员纷纷点赞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时间:2021-06-29 18:46:59

  红色旅游巴士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

一百年前,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百年后的今天,新闻晨报·周到通过在上海首条红色旅游巴士对经典红色建筑的行走式讲解活动,展开了一场探寻上海红色记忆之旅。

晨报记者王琛在五卅运动纪念碑前主持直播节目

6月29日中午11点20分,新闻晨报·周到的建党百年红色之旅实况直播节目在五卅运动纪念碑正式开机。五卅运动纪念碑由陈云同志题写碑名,陆定一题写碑文。五卅运动纪念碑不仅是为了纪念当年五卅运动中死去的烈士,也表明五卅运动是上海不可或缺的红色记忆,红色旅游巴士线路选取这里作为始发站具有重要意义。

三位直播嘉宾:娄承浩(左一)、王琛(左二)、周卫红(右一)

蒋伟明是上海民间历史和党史研究者,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最近几年里,他几乎走遍上海文物保护建筑近500个,这其中就包含了百余处红色地标。在五卅运动纪念碑前,这位具有31年党龄的老党员告诉晨报记者:

五卅运动是上海历史上自开埠以来最大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是工人、学生、商人等群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与的运动。得到广泛的支持,国人觉醒,民族意识高涨,为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奠定基础。

当中国的五卅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了欧洲,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1925年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联合各国进步人士谴责英帝国主义暴行,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五个红色站点,连成红色专线

作为上海首条红色旅游巴士专线的设计者,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告诉晨报记者,红色旅游巴士专线共设立五个站点,分别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站、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站、中共四大纪念馆站,五卅运动纪念碑站以及南京东路站,采用双层观光巴士,用时90分钟,全程约20公里,票价20元/张。五个红色站点,最终连成一条红色专线。

周卫红展示“追寻上海·红色印记”的含邮资的明信片

在五卅运动纪念碑站前的红色售票亭,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朋友在上车前购买明信片。据周卫红介绍,这次春秋旅游与中国邮政合作,以5个站点的红色标志性建筑,设计了一套具有纪念意义的“追寻上海·红色印记”的含邮资的明信片,它既能作为乘车凭证又能邮寄留作纪念,还可以方便广大市民朋友通过中国邮政设在五个站点的邮筒进行打卡和投递。

红色巴士专线司机接受晨报记者采访

直播嘉宾、部分党员和市民朋友在红色巴士前合影

本次直播活动从五卅运动纪念碑站作为起点,从南京西路出发,走西藏中路、淮海中路、马当路、太仓路到达中共一大纪念馆站,在站点稍作停留之后,走黄陂南路、威海路、成都北路到达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站。在红色巴士上,几位嘉宾就上海红色的历史进行了交流。作为一位具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娄承浩认为:

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四大和五卅运动纪念碑等都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也是上海城市的宝贵红色资源,采用专线将一个个红色纪念地串联起来,形成生动的流动课堂,对弘扬上海红色文化会起巨大推力。

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站,嘉宾与一些市民朋友下车,走到位于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据介绍,当年由于辅德里625号的房屋处于里弄深处,比较僻静,且前、后门都能够通行,方便人员疏散,党中央经过周密考虑,将这里定为二大会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是今年5月4日经过近半年时间修缮之后重新开馆的,在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在确保文物建筑安全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采用上海本地传统修复工艺,最终为世人呈现出“石库门里的纪念馆”的建筑格局。

三位嘉宾来到中共二大旧址瞻仰

嘉宾娄承浩准备的介绍资料

作为本次直播的压轴好戏,娄承浩带着两位嘉宾沿着延安西路继续步行,突然转身进了一处位于延安西路504弄21号(原福煦路多福里)的居民小区,原来这里隐藏着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兼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据娄承浩介绍,这是一幢坐北朝南两层楼的老式石库门建筑,位于底楼的东厢房是会客室,二楼东厢房是卧室,后楼是报务员、译电员宿舍。1960年前后,旧址先后经多位老同志回忆或踏勘,并访问附近居民而确认。1962年9月7日,该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处重要的红色印记,这里确实也值得喜欢红色文化的游客来打卡一看。

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兼新四军驻沪办事处)旧址

本次直播活动也受到了上海文艺界、教育界和新闻界党员们的关注。为了迎接建党百年,沪上著名画家张安朴在今年6月创作了一组以红色建筑为代表的钢笔水彩作品,其中包括了这次直播中经过的三个重要站点涉及到的红色地标,分别为中共一大会址、二大会址纪念馆、五卅运动纪念碑、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和毛泽东旧居

作为具有37年党龄的老党员,张安朴认为自己仍然是党员中的“小弟弟”。对于这次直播的红色旅游巴士线路,张安朴称赞道:

这是一条用红色"宝石"串联起来的项链!

五卅运动纪念碑

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毛泽东旧居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

城市文化研究者、五星体育频道首席编辑周力是在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时入的党,是一位具有20年党龄的党员,目前担任五星体育第二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作为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他在看了晨报的这次直播节目之后认为:

对于我们这一代上海人来说,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等红色地标是再亲切不过的。纪念馆中还原的当年陈设和很多上海石库门人家的景象是一致的。但就是在这些看似家常的环境中,孕育了开天辟地的伟业。从石库门再出发,这绝不是一句空话。红色巴士把这些地标串联起来,可以让我们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党史和革命史。

青年建筑学者、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周培元副教授21岁入党,是一位具有27年党龄的党员,作为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周培元始终关注晨报的这次直播活动:

上海作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有44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在这些风貌区当中,有很多的名人故居和红色历史建筑。这次我们乘上红色巴士走过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我建议大家以后有机会也一定要去老渔阳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和新渔阳里(1920年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新渔阳里6号诞生)看看。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都需要我们年轻人去了解、学习,并且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文化旅游单位可以开发更多的红色文化线路,组织市民学生进行参观和学习。比如:国歌诞生之路、浦东改革开放之路、名人故居之路等等,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城市更新,携手推动人文行走,共同建设全球卓越城市!



嘉宾与市民朋友在红色旅游巴士
视频来源:陈征
图片来源:陈征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