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峰个展首推“九歌”系列开篇作,立志用十年勇攀艺术高峰 - 周到

徐旭峰个展首推“九歌”系列开篇作,立志用十年勇攀艺术高峰


作者:詹皓
编辑:詹皓
时间:2021-07-18 08:15:52

“洞天——徐旭峰个人作品展”于2021年7月17日至8月15日在上海芊荷艺术空间举办。此次展览上,首次推出徐旭峰“九歌”系列的开篇之作《东皇太一》,这位海上年轻水墨艺术家挑战中国文学和绘画双料经典的勇气获得了每一位观者的赞叹。



徐旭峰近年来在海上画坛十分活跃,他创造的“小人国”标识,贯穿于他的各个水墨系列创作中。此次展览,徐旭峰带领“小人们”走进了楚文化那个侑神的世界里,借以实现他多年来对于楚文化和屈原《九歌》的无限怀想。

在历时8个月创作完成的《东皇太一》中,徐旭峰创造出一个仙人的理想居所,在这个虚空的世界里,众神各司其职,其乐融融,上演着凡俗人间的种种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徐旭峰表示,这不仅是对于太一神的一次解读,更反映出中国人侑神却不迷信的积极态度。


■徐旭峰《东皇太一》


徐旭峰说,《东皇太一》是自己“九歌”系列的开篇之作,准备用十年时间完成整个系列。《九歌》是屈原的名作,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母题,从宋代李公麟、元代张渥、赵孟頫,清代陈洪绶,一直到现代傅抱石,“九歌”题材在他们笔下焕发出不同的神彩,尤其是张渥的“九歌”作品,更是对徐旭峰影响巨大。

多年前,学者郑重先生曾给徐旭峰出了个题目,要他画“九歌”,既要画出楚人气,又要有自己的味道。为此,徐旭峰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着相应的文化积累,他阅读大量资料、论文,研究博物馆的相关藏品,并去楚人迁徙所到的山西,在寺庙和石窟进行采风,结合文物带来的震撼和进一步的深度思考,徐旭峰终于开启了“九歌”创作之旅。


■徐旭峰《东皇太一》局部


徐旭峰通过个人化的艺术史之旅,渐渐发现“洞庭湖”是个神奇的所在。无论是屈原的千古绝唱,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是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唐代诗人,他们的文化行为都跟洞庭湖这个地方有关,甚至形成了一个“洞庭湖文化体系”。此次展览中,徐旭峰通过水墨作品对“洞庭湖文化体系”进行了一番梳理。

在“别有洞天”系列作品中,徐旭峰描绘了“仙界”与“隐居”两种理想叠合的意象,其中的审美意境既远又近,仙界气息与平凡农村相谐共存。那些小人在桃花源中悠游自在,不禁让人有出尘之想。


■徐旭峰《武陵春》


■徐旭峰《桃花源》


■徐旭峰《聚瑞册》


奇的是,徐旭峰笔下小人面部都不画五官,他说:“这样可以让你有更多想象,甚至可以把自己代入。”

徐旭峰是一个对古典文化艺术有着狂热爱好的都市青年,他带着既认真传承又肆意游玩的复合心态,徜徉在多种文化交织的时代桥梁之上。他为了作品中的一种紫色,用矿物颜料搭配多种其他色彩甚至水彩颜料进行调配,终于成就了国画当中从未出现过的紫色。


■徐旭峰《运米》


■徐旭峰《得宝》


徐旭峰是一个对古典文化艺术有着狂热爱好的都市青年,他带着既认真传承又肆意游玩的复合心态,徜徉在多种文化交织的时代桥梁之上。他为了作品中的一种紫色,用矿物颜料搭配多种其他色彩甚至水彩颜料进行调配,终于成就了国画当中从未出现过的紫色。

此次展览中的“沈周印象”系列也是徐旭峰爱玩的表现。他以刘海粟美术馆所藏沈周册页为题,打破原作条理,只保留山水构图,线条参考了顾恺之的《洛神赋》,场景运用了戏剧性融入,让一群小儿在沈周的山水中进行冰面运动,在悬崖边庆生,在树丛中挑灯夜行。


■徐旭峰《沈周印象No.2》


■徐旭峰《沈周印象No.4》


■徐旭峰《沈周印象No.6》


徐旭峰认为,明代沈周他们那代文人敢想敢玩,成就了经典的生活态度,我们今天为何不可?为此,他还在刘海粟美术馆的沈周文化讲座中大玩Cosplay,在视频中扮演了一回沈周。他为“沈周印象”作品中小儿们手持的灯笼,抹上了中国画中从来不曾有人用过的夜光粉,当夜里关灯之后,画中灯笼却是亮的。

展览中还有件“奇品”值得打量,一件书法立轴“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字是程十发先生写的,徐旭峰却在立轴的天头和地头部分,绘上了他那些面目模糊的小人,聚在一起,似乎在议论程十发先生写的这句话,又或许,画中人的游离神态正是徐旭峰自己的内心观照,但无论如何,这是件好玩又奇特的展品。


 


洞天——徐旭峰个人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7月17日—8月15日

展览地点:芊荷艺术空间(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716号101室)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