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会同款牛奶盒座椅来到北外滩!这些坐拥无敌江景的公共座椅亦是一道风景…… - 周到

花博会同款牛奶盒座椅来到北外滩!这些坐拥无敌江景的公共座椅亦是一道风景……


作者:郁文艳
编辑:郁文艳
时间:2021-08-10 14:25
还记得花博会上用牛奶盒制成的网红环保座椅吗?现在,去虹口北外滩滨江绿地,也可以感受同款座椅,总共有4张,每张用16万个牛奶盒制成。除了这款环保座椅,附近白马咖啡馆门口,还有另一款环保座椅,一张座椅用3600个牛奶盒制成。而如果放眼整个北外滩绿地,有更多造型的公共休憩座椅,其中不少“坐拥”无敌滨江风景线。


花博会同款环保座椅现北外滩

从北外滩抱朴美术馆对面的台阶上去,左手边是北外滩置阳段最美滨江驿站,驿站门口就是花博会同款环保座椅。

座椅一侧,竖着一块标识牌,告诉游客:这张环保座椅长5米,约用了1540千克材料,回收了16万个牛奶盒。

环保座椅是虹口区绿化部门出资请本市一家环保企业制作的,和花博会的环保座椅为同一生产厂家,采用的工艺一模一样。在这种生产工艺下,游客甚至可以清晰看到被粉碎压实的牛奶盒包装。

虹口区绿化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一张环保座椅的制作费其实并不便宜,但主要是想向公众传达环保理念:类似牛奶盒这样的可回收物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此处的驿站有熊爪咖啡出售,来一杯咖啡,坐在环保长椅上感受一下,是怎样的体验?

除了驿站旁的这一张,从前方的小径走到江边,还有同样大小的另外3张环保长椅,一字间隔排开。

除了花博款环保座椅,在附近白马咖啡馆门口及其西侧绿地、方舟绿地,还有另一款牛奶盒制成的环保座椅,这款环保座椅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张长椅回收利用3600个牛奶盒制成。从外款看,这款环保座椅看不出牛奶盒的痕迹,在提供市民游客休憩场所的同时,在设计上将人文与生态融为一体。

保洁人员告诉记者,北外滩绿地内的座椅除了每天擦拭外,还会定期消毒,确保市民游客坐得舒心,放心。

新建200处不同“范儿”座椅,不少坐拥无敌风景

在北外滩绿地兜兜转转,会发现,绿地里、江边的公共休憩座椅各种造型,各有“风范儿”,有的是木质波浪形,有的用藤条编织,有的能坐能躺。

看看这些“坐拥”无敌风景的座椅。

虹口区绿化市容部门介绍,近年来,虹口区结合“美丽街区”建设,把公共座椅作为城市空间中的景观小品进行整体设计,不破坏城市景观的整体性,融入虹口地域文化,凸显周边街区文化特色。其中,今年到目前为止新建200处公共休憩座椅,提升改造34个。

在北苏州路虹口段,座椅设计融入了苏州河文化和街区文化,呈木质波浪形长苏河(SH)座椅和包厢形苏河(SH) 座椅两款,结合上海邮政博物馆等历史建筑设置信使座椅、蝴蝶座椅等。

在四川北路公园,座椅设计巧妙利用公园的花坛、树池挡土墙,设置了100个实木座椅,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休憩空间。同时,在公园及周边增设多处特色座椅,形式及材料因地制宜,让环境富于变化。

在三味书屋亭,看似随意摆放的石桌、石凳实则经过多方设计调整,市民游客在树池座椅上休息的时候,可以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增加对鲁迅作品的了解。

在平凉路绿地改造中,以“海绵城市、绿色环保”为主旨,打造微隆地形、端庄大方的游园绿岛,园内的定制款泰克石坐凳中设置了小型灯具,夜间成为公园一景。

在广粤路绿道建设过程中,充分征询沿线街道、居委和市民意见,在绿道沿线设置多处整石座椅,方便居民休憩,还解决了周边学校接送孩子的家长缺少等候休憩空间的问题。

在长治路九龙路街头绿地改造中,将人行道挪到绿地中间,并在道路两侧添置了牛奶盒再生环保椅,让整个绿地动静结合,成为一个可漫步、可闲坐的街心花园。

小座椅、大关怀,全市今年已提升4010处公共座椅

除了虹口区,静安区、徐汇区等各区都在公共休憩座椅的提升改造上花了心思,动了脑筋。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表示,街区可以休憩,城市才更有温度。

他介绍,绿化市容部门正在推进对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优化提升,努力实现“小座椅、大关怀”,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今年1至7月,全市已完成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4010处(组、把),其中新建2436处,改造提升1255处,企事业单位认建认养100处,沿街商铺等社会共享219处。

以徐汇区为例,结合商业中心、历史风貌街区、滨水空间、公共绿地等户外公共空间的特点,打造公共休憩座椅合计450个,给市民提供了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文化空间和休憩场所。

在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公共座椅结合环境,体现深厚的海派文化。

复兴中路的座椅

淮海中路的座椅。

高安路街心花园的座椅。

在11.4公里徐汇岸线,市民游客集中,未来将加快完善沿线休憩座椅等公共设施。

徐汇滨江一带的座椅。

在城市绿廊、环城公园等地方,座椅结合周边植被变化、绿化景观,充分考虑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

宛平路凯文绿地的座椅。

为了努力实现“小座椅、大关怀”,打造“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服务市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城市人文关怀,此前,市绿化市容局专门出台了《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针对目前全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存在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品质不高、共享不够的现状,联合相关部门一起,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新增一批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一批休憩座椅布局分布,提升一批休憩座椅功能品质,共享一批沿街商户店铺座椅,建立健全管理养护机制。

虹口一处公共座椅。

根据这份工作方案,休憩座椅的设置有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应与区域人流量、人群特点、景观场所定位等相契合。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提高滨水空间、商业步行街、街头绿地、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的设置密度,需疏散人流或大量通过性人流的区域不宜设置过多座椅。

座椅的设计应切实满足市民舒适生活需求,设计应从使用者需求出发,结合公共空间适老化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考虑多方位人性化体验,展现城市人文关怀。在推进中要调查征集属地社区市民及营商兴业需求,鼓励公众参与方案设计。

座椅既要考虑实用便利,确保安全可靠、简洁大方、经久耐用、便于养护,也要考虑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使之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

同时,绿化市容部门还鼓励各区、街镇积极探索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认建认养和社会捐赠,特别是动员沿街商户,在适宜的区域,利用外摆位,在非高峰营业时间开放座椅,供市民休憩。同时,研究个人、居委、企业、政府部门等不同主体参与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更新,市民可以参与公共座椅的设计。

桂江路绿地的座椅

静安区、长宁区的公共座椅有什么特点?相关报道点此。

视频来源:任国强 郁文艳
图片来源:任国强 郁文艳 虹口区绿化市容局 徐汇区绿化市容局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