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样一个平台呢?下面,周到君就带你去一探究竟。
国家“双减”背景下,很多学生和家长急切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而“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作为教育部建设的权威学习平台,很快吸引了家长和学生们的注意。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中小学生只得宅家上网课。在此背景想,“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运而生,上线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主要学科课程学习资源,实现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级和各主要学科全覆盖。
平台上的资源,主要是以视频的形式推出,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内容分课程学习和专题教育。
课程学习即指具体学科的学习,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其中,中学课程时长为20-25分钟、小学课程时长为15-20分钟;专题教育则包括八大栏目,即防疫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家庭教育、经典阅读、研学教育、影视教育。
周到君了解到,近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访问量迅速增多,有统计称,访问量已超过疫情时最高峰值。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家长和学生为何如此推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中的“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要求,让许多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困境,也让许多家长有些迷茫:没有了补习班,孩子的成绩怎么办?教育要“双减”,家长怎么做?
困惑和迷茫是现实存在的,因此,寻找一种补习班外的“成绩突围”,就成了必然。
学生家长徐丽丽(化名)表示,“乍一看,觉得和常见的空中课堂类似,但是云平台更人性化,可以让学生自主去选择自己需要学习、补缺或是加强的课程内容。在‘双减’政策下,这个平台给孩子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课后学习的渠道。由于覆盖面广,知识点权威,便可以缓解当下父母对于教育暂时的一种焦灼情绪,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的平台。而且它还是免费的。”
徐丽丽还表示:“尤其是‘防疫教育’等课程,符合当下现实,非常具有实用性。”
家长刘梅则这样评价“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我家之前也没报过什么补习班,但这个平台我跟孩子都很关注,因为孩子可以通过平台自主学习。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配合老师、学校,指导孩子开展线上学习。现在孩子跟许多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没那么焦虑了。”
刘梅表示,对“家庭教育”专栏最感兴趣,因为她可以从中懂得,如何跟孩子更好地相处,解决青春期家长和孩子常遇到的问题。
徐丽丽的孩子王东(化名)今年升高二,这个暑假,已经开始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学习了。
“我之前也参加过补习班,现在不上了,但对于学习还是有需求。这个平台就给了我一个额外学习的渠道。”
王东表示,这个平台师资好,知识点权威,紧扣课堂内容,学习起来也不费劲。
“应该会在平台上持续学习下去的。”
刘梅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的李铭同学也说:“对于想在学习上有所长进的学生们来说,很有必要。”
当被问到,觉得哪个课程的设置最有必要时,李铭的回答是,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是我们获得这方面的渠道有限,并且鱼目混珠,无力鉴别。而这个平台围绕常见的心理困惑问题开设讲座,很有针对性、权威性,也更便捷,让我们感到很踏实。”
周到君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平台页面上,放在第二个位置,仅次于“防疫教育”。
当问到关于“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看法时,上海某中学历史老师钱君表示,素材来源很好,但教学互动性不强:“素材来源好,主要名师授课。授课形式也好,属于线上教学,很灵活。不足之处也有,因为是共识性教学,学情层次不一,个性化教学实效性不强。与传统课堂相比,师生互动性不足,师生互动交流缺乏,人文情感不能显现。这是线上教学共同的弊端。”
语文老师梁周则评价道,这个平台师资力量强,但学生追踪与反馈机制不强,只能解决“学”,在“习”方面的成效有待加强:
“学是获取知识的一面,主要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主动探究。习是巩固学的成果,是实践经验。平台提供的是训练题、解题过程,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在巩固学习成效训练或实践过程中的引导与点拨,感觉有欠缺。”
不过,梁周表示,对于想向名师求教的老师们来说,尤其是农村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好途径——平台开设了“教师研修”课程,供老师们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