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调整计价规则等经营策略,设置过高抽成比例……如何保障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完善了相关制度,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
针对规范平台经营等问题,8月19日,易到用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表示将率先取消传统的佣金收费模式,变更为阶梯信息服务费模式,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其发布的阶梯信息服务费模式,打车费用20元以内(含),平台抽成1元;打车费用21元-50元,平台抽成2元;打车费用51元-100元,平台抽成3元;打车费用101元以上,平台抽成5元。新调整的服务费政策将于2021年9月6日起开始实施。
近年来,我国网约车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共有236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取得许可的网约车驾驶员超过351万人。
同时,相关部门也关注到个别网约车平台在获得市场优势地位后,随意调整计价规则等经营策略,设置过高抽成比例,诱使驾驶员超时劳动、疲劳驾驶,侵害了驾驶员的劳动报酬、休息等劳动权益。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李华强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针对这些问题,这次八部门联合出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平台用工关系,对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合理休息、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权益都作了明确要求。”
他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结合网约车行业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动《指导意见》各项举措落地实施,主动关心关爱驾驶员,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切实保障网约车驾驶员等群体的劳动权益。
重点包括四个方面:指导和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更多采取劳动合同制用工方式;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规范自主定价行为、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加强与驾驶员之间的沟通协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并向社会公布;督促网约车平台企业综合考虑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工作任务以及当地的平均工资、市场经营状况等因素,合理地确定驾驶员的劳动报酬标准,并向社会公布;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持续优化派单机制,尽可能提高车辆在线期间的运营效率,科学确定驾驶员的工作时长和劳动强度等。
近期,网上关于平台抽成比例的讨论持续升温。此前,也有网友表示部分网约车企业抽成比例高达30%以上。
5月26日,滴滴网约车CEO、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主任孙枢在给司机师傅的一封信中介绍说:
2020年30%以上抽成订单占全年总订单的2.7%,但给司机师傅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所以我们从5月7日开始排查至今,这个数字已经从2.7%下降到了0.03%,我们还会全力让这个数字继续下降直至完全杜绝。未来一旦再出现,我们会主动把超出部分全额退还给师傅们。也恳请广大司机及社会公众继续监督,遇到类似情况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嘀嗒出行主营巡游出租汽车数字化服务和顺风车信息撮合服务。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2014年创立至今,嘀嗒出行在巡游出租车、顺风车业务上均采用基于里程的分段式信息服务费收取机制,而不采用与运价挂钩的抽成机制。在巡游出租车领域,嘀嗒出行仅在行业发展稳定的部分城市,收取有封顶的分段式信息服务费,平均每单收取的信息服务费折合运价比例为5.0%。在顺风车领域,嘀嗒出行收取有封顶的分段式信息服务费,平均每单收取的信息服务费折合运价比例为8.7%。”
嘀嗒出行表示,将在顺风车用户委员会的积极参与下,不断优化信息服务费结构,继续强化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积极配合行业治理,抵制非法运营。
如何让网约车驾驶员的订单收入更“透明”?8月16日,滴滴车主App上线试行“司机收入报告”。在沈阳、长春、保定、秦皇岛、鞍山、淄博和安顺的滴滴司机可以率先体验透明账单,乘客支付金额和司机收入金额一目了然。
在试行城市中,打开滴滴车主端App中的“我的流水”页面,司机师傅可一键查询“司机收入报告”。报告中主要包含三组数字,第一组是前1天所有订单的平均收入占比;第二组是过去7天,所有订单的平均收入占比;第三组是过去7天里,每笔订单的收入占比。
司机师傅的收入包含了每单收入和每单奖励,如有奖励是滞后12小时结算的,第二天才能到账,同时有些订单乘客未及时支付。因此,“司机收入报告”每日更新一次,每天中午12点后,可查询前1天所有订单的收入占比明细。
滴滴介绍,由于每个司机的出车习惯、出车时间、接单时长各不相同,每位师傅的收入占比也会有差异。比如高峰期奖励更多,订单定价也更高,打车热区奖励更多,夜间订单定价更高等。
为了缓解早高峰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让乘客更快叫到车,7月起滴滴“早高峰拼车0佣金”计划已覆盖全国开通拼车服务的城市,并将持续至8月31日。在工作日早7:00至早10:00之间,所有拼成订单乘客支付的总车费全额给司机。
滴滴司机生态委员会表示,试行期间,将继续收集司机的意见并持续优化,之后司机收入报告将逐步在更多城市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