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享有“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美誉,但相比家喻户晓的宜兴紫砂,荥经黑砂的知名度就显得默默无闻了。
但去过荥经、看过“馒头窑”的人,很少会忘记这里的黑砂。“馒头窑”红红火火开窑的那一刻,已经成了荥经旅游的一张名片。
(“馒头窑”)
在世界技能博物馆征集到的展品中就有两组荥经黑砂作品——严道釜以及腾达壶,由荥经世雅黑砂有限责任公司捐赠。
(严道釜)
对于荥经世雅黑砂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王宜飞来说,“严道釜”这个充满古意的名字,表达的是对荥经黑砂2300多年历史的敬意。
据介绍,砂锅是荥经出产的最常见的器具,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荥经基本只出砂锅,以至于那时的“荥经砂锅”几乎成了荥经的代名词,很多外地人也是从砂锅开始认识荥经的。
随着天然气的普及,适合放在煤炉上烧的砂锅没那么受欢迎了;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的人越来越多,于是茶具成了荥经黑砂另一个拳头产品。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的“腾达壶”茶具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腾达壶)
不难发现,无论是严道釜还是腾达壶,都有龙头装饰,对此,王宜飞解释称,龙是荥经黑砂最常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装饰。
虽然捐赠给技博馆的两组荥经黑砂作品都采用了龙装饰,但龙的形状和传统的不一样。
(荥经黑砂产品)
虽然设计颇具“现代感”,但制作技艺却和千年前古人制作砂器的方法一模一样。
据王宜飞介绍称,这两组荥经黑砂作品由“荥经砂器烧制技艺”市级传承人彭乔制作,“每一道工序都由手工制作完成。”
(彭乔制作黑砂器)
据介绍,制成一件黑砂器,需要经过采料、筛土、和泥、捏坯、成型、烘干、窑烧、烟熏等工序。手上的力度、揉捏的方法、窑烧的火候……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砂器的优劣,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匠,经年累月苦练手上活是必不可少的。
可能让不少人意外的是,黑砂的主要原料是白善泥,并不黑,而是呈黄白色。那么,为什么砂器会是黑色呢?
王宜飞解释称,那是因为在砂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煤。
(彭乔制作黑砂器)
不过,这样烧制出来的砂锅还需要开锅。
在王宜飞看来,“开锅”这一步让荥经黑砂失了不少分。
(黑砂土窑)
除了形上求新,配方求新,荥经世雅黑砂有限责任公司还希望在生产上迈开一大步。
(彭乔制作黑砂器)
在王宜飞看来,传统手工制作需要技能,机器生产同样也需要技能。只要精益求精,手工也好,机器也罢,都能出精品。
王宜飞希望,通过保留核心产品特色的同时不断改造提升,扩大荥经黑砂的市场知名度,让有2300多年历史的荥经黑砂能像宜兴紫砂那样,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荥经黑砂锅)
王宜飞同样希望,捐赠给技博馆的严道釜及腾达壶,能助力“荥经黑砂”为更多人所知。
期望自己提供的展品给青少年......
对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寄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