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早放电影和看大戏的地方确定了!文献专家说一百年前张园也能看电影 - 周到

上海最早放电影和看大戏的地方确定了!文献专家说一百年前张园也能看电影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时间:2021-08-28 16:37

上海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在哪里?老底子上海看电影的地方有哪些?上海第一家戏院在哪里?戏院和大戏院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上海大学出版社本月最新出版的《近代上海影院地图》一书找到答案。

上海较早放映电影的场所

作为《近代上海影院地图》一书的编者,海派文献研究者、上海闵行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孙莺告诉记者,目前学界公认的上海最早放映电影之地为礼查饭店(原址在位于外白渡桥东侧的浦江饭店)

1897年5月22日,礼查饭店放映影片The Waves Breaking on the Beach(《海浪拍岸》)、A Church Parade of British Soldiers(《英国士兵教会游行》)、Serpentine Dancing(《蛇形舞》)、The Czar in Paris(《沙皇在巴黎》)、Bicyclists in Hyde Park(《海德公园的骑自行车者》)等。

礼查饭店放映电影的广告,刊载于《字林西报》1897年 5月 15 日第1版

1846年,英国商人礼查在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之间的外白渡桥畔兴建了礼查饭店,内设客房、弹子房、酒吧、舞厅、棋牌室、戏院、咖啡室等。1867年,礼查饭店安装了煤气,1882年安装了电灯,1883年即有外国木偶剧团在礼查饭店演出。可以说,礼查饭店引领了上海的时尚之风。

礼查饭店历史照片



浦江饭店前身为礼查饭店,第一场半有声露天电影在此亮相  插图By画家杨云平

1897年6月4日,在礼查饭店放映的电影移至味莼园安恺地大洋房放映。

味蒓園影戏广告,刊载于《新闻报》1897年 6月1日

味莼园原为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龙于1872年至1878年所辟的花园住宅,1882年8月由上海富商张叔和购得,命名为“张氏味莼园”,亦称“张园”。1893年10月,张叔和在园内建成一栋洋房,可容纳千人,据说是当时上海的最高建筑,命名为“安垲地”。电影就是在此幢洋房里放映的。

张园中的“安垲地”(资料图)
1897年6月11日的《新闻报》上刊载了《味莼园观影戏记》一文,记述了当时在张园看电影的详细过程,如描写观众和银幕的情形:

时则风露侵衣,弦月初上,驱车入园,园之四隅,车马停歇已无隙地。解囊购票,各给一纸,搴帏而入,报时钟刚九击,男女杂坐于厅事之间,自来火收缩如豆,非复平日之通明彻亮者。座客约百数十人,扑朔迷离,不可辨认。楼之南向,施白布屏幛方广丈余,楼北设一机一镜如照相架。

此后,电影又移至福州路上的天华茶园放映。据1897年8月16日的《游戏报》刊载的《天华茶园观外洋戏法归述所见》所述及:

是晚九旬钟,适偕友人至万年春大餐毕,计时尚早,游兴方浓,因掣友前赴该园一扩眼界。至则中国戏剧已演毕,正演法国戏法……法人既演毕,接演美国影戏。

从文中可知,电影初入上海之时,仅作为茶园和茶楼看戏之余的助兴节目而已。此后这些影片依次在上海的各茶园和茶楼里放映,如奇园、品升楼、同庆茶园、升平茶楼等。据统计,从1851年到1911年,上海各类大小茶园(戏院)有114家,大多集中于今天的广东路、福建路、福州路一带。
奇园机器影戏广告,刊载于《新闻报》1897年8月14日

戏园、戏院、影戏园、影戏院、大戏院

孙莺笑着告诉记者,在翻开这本《近代上海影院地图》之前,有几个易混淆的名称要厘清,如幻灯、电光影戏、活动影戏、戏园、戏院、影戏园、影戏院、大戏院等,否则容易坠入云里雾里,不知作者到底所指何为。

从茶园、戏院到影院,这是电影进入上海的方式和路径,因而当时的电影院多被称为大戏院,如虹口大戏院、卡尔登大戏院、光明大戏院等。孙莺纵览近代上海各报刊杂志,如《申报》《新闻报》《时报》《益世报》《游戏报》等,发现不同的报纸上对于影院的称呼不一,有大戏园、大戏院、影戏园、影戏院、影院、电影院等。
大光明大戏院,敖恩洪,《时代》1933年第5卷第1期
兰心大戏院外观,原载《电声日报》,1933年9月2日
恩派亚大戏院,《青青电影》1935年第2卷第4期
如1908年刊载于《新闻报》上的幻仙戏园的广告;1909年刊载于《申报》上的飞星影戏馆的广告;1913年5月刊载于《新闻报》上的东京大戏园的广告;1913年6月刊载于《申报》的东京活动影戏园的广告等。可视为当时“影院”名称尚未统一之异象。
孙莺解释说,茶园和戏园,其实就是早期的戏院。一般认为,1851年开张的三雅园是上海第一家营业性质的戏院,以昆剧演出为主。至1867年满庭芳茶园和丹桂茶园的出现,上海的戏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据统计,在短短的十数年间,仅当时上海租界内开设的戏园就达120余家,如金桂轩茶园、九乐戏园、山雅戏园、山凤茶园、大观茶楼、鹤鸣戏园、丰乐园、升平茶园、宝善茶园、留春茶园等。
原载《电声》,1937年第6卷第9期,437页
清杨懋建《梦华琐簿》说道光初年集芳班演昆曲,“先期遍张贴子,告都人士。都人士亦莫不延颈翘首,争先听睹为快。登场之日,座上客常以千计”。可知较大规模的茶园一般可以容纳一千人左右。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兴起了“新派剧”,以流行小说改编而成,注重悲欢离合的戏剧情节,轰动一时。彼时在日本留学的曾孝谷和李叔同深受其影响,1906年在日本成立了春柳社,并将这种新派剧的表演形式传入上海。
1908年,赴日考察归国的上海京戏伶人夏月珊与潘月樵、夏月润、沈缦云等人在小东门外兴建了一所新式剧场,名为“新舞台”,以京剧和文明戏演出为主。
随之大舞台、共舞台、升舞台、鸣舞台、芳舞台、文舞台等纷纷涌现。1909年,王鸿寿在公馆马路卜邻里开设了“新剧场”,成为上海第一座以剧场命名的戏剧演出场所。
无论是茶园、戏园、舞台、剧场,虽都以戏剧演出为主,但是也间或放映电影,而一些以放映电影为主的影院,则多以“大戏院”命名,如虹口大戏院、恩派亚大戏院、上海大戏院、万国大戏院、申江大戏院、北京大戏院、东华大戏院等。


‍‍‍‍‍‍‍‍‍‍‍‍‍‍‍‍‍‍‍‍‍‍‍‍‍‍‍‍‍‍‍‍‍‍‍‍‍‍

 东华大戏院跳舞场开幕预布,《申报》1926年2月16日
民国后期,上海一些有日资背景或由日本人经营的影院,用“座”和“馆”来命名,如东和馆、上海演艺馆(上海歌舞伎座)、银映座等。当然,上述仅为与电影放映有关的一些场所名称,从茶园、戏园、舞台、大戏院、剧场到会堂等,虽有时间脉络和顺序,但实际上,这些名称在近代上海电影发展史中,亦同时并存,且延续至1949年上海解放之前。


 各戏园广告,刊载于《申报》,1872年6月18日

孙莺表示,这次新书《近代上海影院地图》所收录的文章,遵循上一辑她所编著《咖啡文录》和《近代上海咖啡地图》的标准,即注重文献性和可读性,亦注重社会性,如影院中的暗杀事件,流氓闹事,军人与警察冲突,明星与影院的纠纷等,力图全方位呈现那个时代上海影院多方面的风貌。

新书简介

该书为“海派文献辑录”之一,精选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近代报刊中有关与影戏、影戏院有关的各类史料。主要以影戏院为线索进行编排,并附有众多影戏院老照片、报刊广告、开业歇业启示等文献资料,涵盖近代上海近百家影戏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近代影戏院的原址、趣事及发展脉络。大部分史料为首次整理披露,内容详实而富于玩味,图文并茂,描绘出一个与影戏院有关而不止于影戏院的上海近代历史轮廓。

《近代上海影院地图》

编者: 孙莺

ISBN:978-7-5671-4286-2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内文展示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由采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