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平均年龄13岁的小演员带来的音乐剧,让二胎家庭的父母陷入沉思 - 周到

这群平均年龄13岁的小演员带来的音乐剧,让二胎家庭的父母陷入沉思


作者:殷茵
编辑:殷茵
时间:2021-08-30 10:47

一群孩子演的音乐剧,一定是儿童剧吗?未必。

被迫懂事的姐姐,可爱的弟弟,被生活追着跑的爸爸,幸福和焦虑纠缠的妈妈,二胎家庭的烦恼与甜蜜被搬上音乐剧的舞台。

音乐剧《阿兔酱子》将于9月2日-5日上演于上海大剧院。这部戏里,有被二胎政策“催大”的大宝们,有被代数几何追着跑、追星撸猫、听BLACKPINK的青春期少年,也有经历着中年危机的“中国式父母”,在看似完美的表象之下,满是各自生命阶段缺口的暗潮汹涌。


聚焦二胎家庭,“每个观众都能看到自己”

《阿兔酱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阴差阳错的兔子,歪打正着地引发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地震。七年级女生为了维护自己“大宝”的独立和尊严,策划了一场自赎式的连环计划。事业低谷的爸爸、带二宝远离职场的妈妈,手足无措的“中国式家长烦恼”里重新找回生活的本色。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部儿童音乐剧,那可能“误会”大了。

了解该剧出品方尔多剧团上一部破圈之作《寻找声音的耳朵》的音乐剧迷们会知道,一直以来,尔多都想通过音乐剧和观众们探讨一个主题——做自己。

《寻找声音的耳朵》刻画的是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阿兔酱紫》讲述的则是和自己的关系。

做这部戏的初衷很简单,尔朵剧团创始人、该剧导演张忱婷自己就是一位二胎妈妈,姐姐和弟弟的组合,让她把自己和身边同样境遇的二胎家庭故事,融入舞台。因为真实,所以特别容易让观众共情:

大宝说妈妈我要买的那本书你买了吗?妈妈说哎呀不好意思,每天两个孩子的事情101件,我真的忘了;

大宝说妈妈我想要养个兔子。妈妈说真的不行啊宝宝,我养你们两个实在精力已经顾不过来;

五年级毕业晚会皮鞋太紧,妈妈问开心吗只敢说开心,虽然自己痛了一礼拜,怕妈妈说还不是你吵着要穿新皮鞋。

剧中呈现了阿紫与父母若即若离的关系,对二胎弟弟从抗拒到付出的种种微妙心理。每当阿紫开始想象,都会有多个“幻想”角色出现——对话、共舞、冲突,淋漓尽致展现一个人的多重自我……青春期“狂风暴雨”之下,是对自我的追问:我是谁?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青少年看到青春期的矛盾,中年父母看到中年危机,二胎妈妈看到失去自我的烦恼,被忽视的大宝看到的就是那种深深的失落。”心理专家陈默在看完排练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也是这部作品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写给青春期少年成长的通关密语,也是写给中年父母的一封共情函。每一个走进剧场的父母,相信也会从这部剧中照见自己的过去、现在或者将来,而最终获得温暖和勇气。

宝藏小演员,“他们的上进让我惭愧”

很难相信,这样一部探讨深刻话题的作品,几乎全靠一群“非科班”出身的孩子们撑起。踏进排练现场,这群平均年龄13岁的小演员所展现出的热情与专业,令人惊讶。

“再来一遍!”每当导演张忱婷说出这句话时,小演员的眼神里似乎整齐划一地倒映着四个字——迫不及待。

“和他们对戏的感觉,与成人太不一样了,你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因为这群孩子感觉永远不知疲惫,工作到晚上十点没有人喊累,吵着说再来一遍!而且他们随时随地会冒出新的想法,给你新的能量。”爸爸的饰演者马良说。

妈妈的饰演者陈沁也对于小演员的敬业记忆犹新,“我记得有一幕,我和阿紫相拥而泣,导演在给我们说戏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围坐在一边仔细听,没有一个人跑到一边去休息或者看手机之类的。他们那种对于舞台和演出的渴望,那种上进与投入和像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的状态,让我有些惭愧。”

排练现场,在表演一段煽情戏份时,因为没有前半部分剧情的铺垫,原以为饰演阿紫的小演员需要时间去酝酿感情,没想到,她只是低下头,一秒钟后抬起头时,眼眶已经红了。

“一秒入戏”的技能,是怎么GET的?

饰演者孙嘉忆笑言:“我会在脑海里预想一下这个角色现在所处的状况,让自己尽快入戏。”而旁边的小朋友们则笑说:“这是她的天赋!”

这些“宝藏小演员”究竟是怎么被挑选出来的?

张忱婷坦言,相比专业技能,她更喜欢未经雕琢的白纸,“他们一定要有天赋,’娴熟的技巧’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很难说具体的标准,就是入我眼了。选上了就要踏踏实实留在剧团,跟着剧目一起成长。”

郑颖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

如果不是自己主动“坦白”,没有人会发现舞台上一群初中生里,“混入”了24岁的她。郑颖是《寻找声音的耳朵》中的“元老”主角,一路跟着张忱婷和尔朵,直到成年。从国外留学归来后,又加入了尔朵,成为张忱婷的“左膀右臂”。

“在尔朵剧团,不光能感受到故事中那种纯粹,也能在这群小演员身上那种纯粹,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郑颖说。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