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亚洲象北移背后的故事,《同象行》还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行动 - 周到

聚焦亚洲象北移背后的故事,《同象行》还原中国野生动物保护行动


作者:曾索狄
编辑:曾索狄
时间:2021-09-02 13:15

今年,中国野生亚洲象北移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纪实系列片《同象行》,以这一事件为线索,忠实呈现了象群北移过程中人与象之间发生的鲜活故事,深入亚洲象栖息地西双版纳,寻访了数十年间为保护和救助野生亚洲象而不断付出的人物和他们的感人故事。

强烈的纪实感、精心设计的视听语言,这捕8集×5分钟的微纪录片围绕野生亚洲象守护的主题,从多个角度,以小见大,全景记录了大象从出走到返回的全过程,彰显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显著成效。

从纪录片的内容看,中国生态环境实质向好,长期在西双版纳生活的野生亚洲象数量已从1980年代的170余头,发展至目前的300头左右。亚洲象种群不断增加,与多年来的持续保护和村寨外迁有紧密联系。随着亚洲象种群的扩大,大象出走事件已不鲜见。然而,憨态可掬的亚洲象,也是攻击性强的动物,闯入居民活动区域,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事件。如果大象受到惊吓或伤害,就会记仇,报复性很强。

《同象行》记录了当地政府做出的种种努力:构建了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及时通知居民避开撒野的大象,还探索建设食物源基地吸引大象觅食,大大减少了亚洲象“肇事”记录。这群出走的亚洲象,尽管“捣蛋”,在高速路上散步,在街道上闲晃,在水塘里泡澡,又闯进村民家吃面条、喝烧酒……像一群四处淘气的“熊孩子”,不仅引来全国人民“慈母般”的微笑,还一不小心把“家里闯荡”变成了国际新闻,引来亿万外国受众的围观。

出走的亚洲象在人们精心呵护下,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好吃、好喝、好待遇”,野生象在镜头下洗澡、嬉戏、觅食、小憩,也给公众提供了寓教于乐的窗口。一头落单的亚洲象最后通过麻醉运回原栖息地,另外14头亚洲象于8月上旬,经过17个月、1300多公里的漫长迁徙,平安回归适宜的栖息地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象和谐共生,是人类的目标,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中最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在《同象行》中,很多生命守护的故事都让人感动不已。比如,在亚洲象救助中心,有一群被称为“象爸爸”的专业救助人员,他们给被遗弃亚洲幼象带来生命的守护,曾经救助过20多头亚洲象的生命。纪录片中,一头叫“龙龙”的幼象的故事格外温情:它因藤条缠裹腿部受伤而被象群遗弃,被送到亚洲象救助中心后,“象爸爸”制订出24小时轮值看守、两小时喂食一次的方案。而在伤病被治好后,“象爸爸”还要给小象“龙龙”进行野化训练,送它们重归雨林。


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则发生在2016年10月9日,在云南西双版纳,三只野生亚洲象掉进普文镇大龙山上的蓄水池里,无法脱困。森林公安和森林消防接到报警后,迅速展开救援。充满善意与责任感的救援,感动了人,也感动了象。救援队和象群一起欢呼,这是一次人类对自然的承诺。


人象矛盾,解决的核心在于解决利益冲突。庄稼被象吃了,农作物或财产被象群毁掉。但村民却说:“过来就给它们吃吧,不心疼。”政府更为受损的农户提供补贴,全赔!当北移的亚洲象群接近人口密集区域,安全防范及应急工作前线指挥部派人沿路提前准备好大象喜爱的干粮。为了监控大象,当地还出动了一支由360人、76辆汽车和9架无人机组成的工作队,监测组、投食组、专家组、应急组等密切配合。“善待大象”在行动!在保护的同时,他们建立了立体预警体系,还在栖息地修建象道,不断为大象开辟生存空间。人类善意的举动是“象往的未来”,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