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上海摄影师沈锐经过外滩黄浦公园时,发现有一座叫不出名的大型雕塑被树木遮挡住了。作为城市摄影师,沈锐的个人直觉是——城市雕塑被树木遮挡似乎不太美观,于是向本报记者反映情况。
本报摄影记者今天上午前往外滩黄浦公园,进行了现场实地拍摄。
记者在现场发现,只有在正面才能看得清雕塑主体的人物部分,如果从侧面角度去看,就会发现雕塑大部分被树木遮挡住。另外,现场没有醒目标注雕塑的名称,许多经过此地的外地游客和上海市民也不清楚这是什么雕塑作品。
《浦江潮》为铸铜雕像,雕像高10米(连同底座),宽11米,重达约25吨。雕像以工人为代表的主体形象,表达了1949年在革命浪潮的推进下,上海人民求解放而英勇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时刻。这是一座歌颂在共产党领导下,反映上海解放的纪念性重大题材雕塑。
著名作家陈丹燕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件雕塑:“一座敞开上衣露出肌肉的上海工人形象的雕塑,取代了从前埃及方尖碑式样的华尔纪念碑,竖立在外滩最重要的位置。也许这些城市符号是意识形态化的,但在上海,它们并非只是抽象,也有血肉鲜活的传承,也符合城市自己的记忆。”
据悉,《浦江潮》是为配合纪念上海解放的《人民英雄纪念塔》而创作的主题性雕塑。1993年4月,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主题圆雕的创作动员正式启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上海油画雕塑院和上海园林设计总院雕塑创作艺术室派出的雕塑家组成了圆雕创作组进行设计。1993年10月21日,解放日报也对此进行报道。1994年5月27日,人民英雄纪念塔与作为圆雕部分的《浦江潮》在上海解放45周年纪念日之际在黄浦公园落成。
那么,《浦江潮》雕塑刚刚建成之后,旁边的场景是怎么样的呢?记者拿到了1996年拍摄的资料照片。图片可见,当时《浦江潮》雕塑附近树木还未长成,没有对雕塑形成遮挡。青年雕塑家叶青10年前曾负责外滩陈毅像工程的整修工程,他告诉记者:“主要是这几年来,雕塑旁边的树木越长越大,枝叶密密麻麻,以至于完全把雕塑包围住了,虽然经过多次修剪,但效果并不明显,而且现在有不少鸟类在树上驻留休息,雨水和鸟粪对雕塑表面会产生侵蚀。”
也有市民提出,大型雕塑,绿树成荫,是不是算一种和谐搭配呢?叶青对此认为:“城市雕塑是需要360°去观赏的,像现在这样的情况肯定是影响观瞻的。”
作为《浦江潮》的创作者之一,著名雕塑家章永浩先生告诉记者:“多年来,由于未能及时维护,以至于今天的雕塑大部分被树木阻挡,雕塑也不曾保养。《浦江潮》是上海重要的城市雕塑作品之一,代表了城市文化,希望能尽快改变此类有有碍城市形象的现象,还雕塑作品应有的全貌。”
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当年的小树如今长成了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在新的环境变化中,如何让城市雕像展现出应有的艺术形象呢?对于外滩《浦江潮》雕塑被树木遮挡情况,我们还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