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伴随着《迪迦奥特曼》系列的重新上架,这部经典特摄作品的“下架”风波暂告一段落。
原来,9月24日,有不少网友发现,《迪迦奥特曼》在视频平台下架。随后社交网络上争议不断:一部风靡25载的老作品,究竟为何会卷入“下架”风波?
当时,有部分网友猜测,该剧下架或许与江苏省消保委今年4月6日发布的《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有关。该报告显示,有21部动画片存在1465个问题,《迪迦奥特曼》则被点出涉及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
然而,江苏消保委在9月24日回应称,下架可能是相关平台的自主行为,与消保委无关。
随后,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负责同志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依法依规制作、引进、播出内容健康向上、弘扬真善美的优秀动画片,坚决抵制含有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不良情节和画面的动画片上网播出。”
9月27日,《迪迦奥特曼》重新上架。有网友发现,部分平台的上架集数并不完整,可以说是“回来了又没完全回来”。
但记者查证发现,目前,腾讯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等平台的《迪迦奥特曼》都是52集全集在线,但有部分集数有十几秒的删减。
1966年,特技导演、摄影师、制作人圆谷英二主导制作了特摄剧《奥特曼》,开创了这个“宇宙人对抗怪兽”的传奇系列。其中,1996年在日本播出的《迪迦奥特曼》,是圆谷公司在这一系列沉寂了十多年后推出的跨时代作品。该系列采取了全新的世界观设定,拍摄手法也有显著提升,突出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光”的主题,因而大受好评,成为奥特曼故事中受众基础极佳一部。
而在中国,“奥特曼”系列的影响同样深远。1993年,《宇宙英雄奥特曼》正式引入中国,随后艾斯、泰罗、雷欧、爱迪、迪迦等不同的奥特曼形象依次登场,成了80后、90后、00后的童年记忆。
今年是“迪迦奥特曼”诞生的25周年,年初,一句“你相信光吗?”在网络上爆火,掀起一阵有关于迪迦奥特曼的“回忆杀”;
而在此次“下架”风波之前,迪迦奥特曼还登上某时尚杂志拍摄了一组大片,人气与影响力毋庸置疑。
因此,9月24日《迪迦奥特曼》被下架后,很多网友为之叫屈,认为其传递的正能意义远大于所谓的暴力内容。
但另一方面,也有家长认为,下架、删减部分儿童不宜的内容并无不妥,并认为动漫中存在的打斗场面可能误导儿童。
从这个角度上说,此次“下架再上架”,恰恰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如何更好地完善动画作品的制播管理?在青少年观看引导方面,监管部门、播出平台、家庭分别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必须承认,伴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市场上的动漫作品确有良莠不齐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动画片《精灵梦叶罗丽》就曾因为出现校园暴力、攀比陷害、容貌焦虑、恋爱CP等成人化元素而引发争议。
而记者在回顾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这份《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时也发现,报告列举了很多动画片中存在的暴力以及危险动作画面,比如其明确提到了《小猪佩奇》《小马宝莉》《百变马丁》等低幼动画中存在“开飞机舱门”、“在岩浆中浸泡”等危险行为。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动画片具有幻想元素,出现一些天马行空的桥段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份报告很难准确界定,怎样程度的画面称得上是‘暴力’而不是‘合理夸张’?”从这个角度上说,消保委并非专业的内容审核机构,由消保委牵头对动画作品展开探讨,确实可能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报告》中提及的《魔道祖师》《刺客伍六七》《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等作品,主要受众是成年观众,甚至不会出现在主要视频平台的少儿或儿童频道上,“所以更值得提倡的是敦促平台完善青少年模式,让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能找到符合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
好在,今年三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指出,为防止未成年人节目出现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未来需要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专员、未成年人节目评估委员会等机制,“广播电视节目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集成播放机构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提示并合理安排播放时间、版面”。
我们相信,未来动画的制播管理将有更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期待着社会与家庭的携手,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