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在魔都开菜市场了?晨报记者跟着上海作家孔娘子去买菜,专家说奢侈品也可以融入上海市井 - 周到

PRADA在魔都开菜市场了?晨报记者跟着上海作家孔娘子去买菜,专家说奢侈品也可以融入上海市井


作者:严山山 王琛
编辑:严山山 王琛
时间:2021-09-29 19:30

当 PRADA遇上网红菜市场“乌中市集”

这两天,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被“PRADA菜市场”刷屏,就连不少女作家也表示要去打卡。今天下午,晨报记者与上海作家、静安区作协副主席孔明珠邂逅于菜场门口。孔明珠进菜场时,外面的市民还在排队等待入场。对于排队,市民们倒是井然有序,分批入场。

孔明珠曾出过多部美食专著,平时喜欢琢磨烧什么小菜分享给读者,开设过“孔娘子厨房”节目,所以很多熟悉的朋友也叫她“孔娘子”。今天,孔明珠在朋友圈表示:“不甘落后于时代(时髦)的啦啦外婆(孔明珠昵称)赶紧拎上买菜布袋去看看叫。” 记者也跟随这位美食作家在PRADA菜场进行了一场买小菜的体验。


跟着上海作家孔娘子去 PRADA菜场买小菜

乌中市集是位于乌鲁木齐中路318号的一处国营菜市场,本身已经是网红菜市场,一共两层楼,一楼主营蔬菜水果和鲜花,二楼则主要是肉类蛋禽和熟食等。除了日常供应充足全面之外,市集真做得比较精致,有统一的管理和标示。

孔明珠告诉记者:

我们这边附近原来有两个菜场,一个是武康菜场,一个是乌鲁木齐中路菜场。然后乌鲁木齐中路菜场在2019年年底经过改造以后重新开放,还菜场于民,菜场名改成颇有时尚感的乌中市集。我觉得现在的乌中市集蛮好的,干净敞亮物品齐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蔬菜的价格和以往差不多,比别的区稍微略高一点点。

孔明珠进菜场时,外面还在排队等待入场(采访者提供)

孔明珠出过的部分美食书(采访者提供)

当天下午,孔明珠在一楼的蔬菜摊位买了一把芹菜,一棵平菇,凑满20元(可以领一个PRADA纸袋),但非常不幸的是,由于买菜的人太多,结账时她被摊主告知 PRADA纸袋发光了。于是,孔明珠向摊主讨了张带有 PRADA标志的包装纸裹上芹菜,提升一下品位(见下图)。

 孔明珠购买的“PRADA”芹菜(采访者提供)

孔明珠带记者去看了她认识的两个年轻妹子摊主,一位摊主是卖麻鸭、老母鸡等禽类的,一位摊主是卖扁尖、开洋等南北货,还介绍了“柴米多”家的云南菌菇披萨,据说上海作家沈嘉禄(也是一位美食作家)也很喜欢这家的小吃。

对于菜场买菜的乐趣,孔明珠表示:

其实也有很多人习惯到菜场来买菜,包括我自己也经常来。平时在网上买菜虽然很方便,但是有时候会要挑选一下,或者是找一找思路烧什么东西(孔娘子厨房),或者想要亲眼看到是鲜活的东西,或者就是来看看行情,在这个地方我觉得蛮好的。现在菜场注入PRADA这样时尚的元素,我也觉得对推动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海派文化是有好处的。

孔老师今天的意外收获是两只Prada袋子(采访者提供)

乌中市集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菜场刚刚开张时顾客也不少,但从来没有这么多年轻人会来菜场买菜。”

在乌中市集,记者遇到了上海新徐汇菜篮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文华,他给我们做了情况说明:

我们这次活动的契机是品牌方希望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来发布秋季新品,在区商委的牵头下,品牌方也正好看到我们乌中市集比较符合他们整体的想法,所以最终有了这样一次跨界的合作活动。

据悉,除了上海, PRADA这次在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巴黎、伦敦、纽约和东京也有相应的活动项目展开(见下图)。

 PRADA官方微博宣传

值得关注的是,乌中市集的商品并没有因为此次活动而提价。在每天10点至15点之间,前往购物的市民朋友们可以随机获得 PRADA手提袋,三种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今年秋冬的PRADA毛衣纹路花色(见下图)。

PRADA手提袋,三种不同颜色

对于目前市民的参与情况,陈文华分析:

这次活动主要的消费群体,和我们菜市场原来的消费人群有一些不同,大家可以看到那些来打卡的还是以年轻人为主。当然,在一天的经营当中我们明显可以发现,我们上午七点开始营业到八九点的时间,能解决那些居民主要的买菜需求;从上午九、十点开始,一些网红会到现场来进行打卡。

所以,在一天里的不同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不同年龄群体走进了菜市场;其实,对于菜市场来说,可以向一些不常来菜场的人群有一个很好的形象展现,通过新格局和新面貌,让他们对菜市场的固定印象也有一个新的刷新。

这次活动到10月10日结束,正好遇到国庆长假。对于国庆长假预计会出现的客流情况,陈文华表示会采取限流入场、增加工作人员包括与社区治安联动等多项措施,同时,会劝退一些长时间在菜场滞留的打卡(摄影)人士。

我就是个菜场颜值控

文化评论人、荆棘鸟书会创始人、上海荆棘鸟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干启明先生


晨报:你怎么看这次PRADA的活动?

干启明:贯穿于整个国庆的PRADA活动,在上海给市民提供了这样一贴兴奋剂,即一起来PRADA买菜吧,买你买得起的PRADA!这意味着当奢侈品融入市井,时尚同样可以是普通人生活的趣味。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就不仅是一个高大上的LOGO。利用时髦品牌效应实现在大众市集上的变身,本身就是一种渲染造景,是契合了上海近年来的城市精神的。

菜场内最醒目的PRADA标志

晨报:我们现在对菜场的要求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样了?你心目中的菜场是怎么样的?

干启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正在注入一些新的内涵。例如,市中心的菜市场,今后要求干净卫生的环境外,还将注入生活美学。我们重新定义菜场升级改造的标准,从单一功能转向复合功能,从传统菜市场转向社区生活中心,从服务“家庭主妇”到服务全年龄段居民,从单一的购物转化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

以闵行区莘光社区生活中心为例,就是以智慧菜场、美食市集、便民服务为核心功能,注入生活闲趣、健康、美好生活业态,达成全方位消费场景。多维度来契合消费者对于美好品质生活追求的需要。从“食”到“趣”融入到各年龄群体消费者的生活。同样,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激发了新“造景”运动的时尚人文因素。

菜场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菜市场文明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度和广度。这个菜市场文化最终还是要接地气,真正融入百姓的消费生活中,而不是“女王驾到”式的围观或“罗马假日”式的溜达。

晨报:我查了一下地图,这个菜场距离你平时工作的地点很近啊?

干启明:我离这个菜场不远,不太买菜的我,也会被新概念菜场吸引。我想令我最关注的是其中的“文化造景”。这里环境的确很好,具有设计美感,一改我对许多上海老菜场的印象。仔细了解,发现这里的管理非同一般,不热不臭的环境都是因为设施和制度上有保证,对空气、保洁、贮蓄食材及水处理有严格的要求,加上融入文化艺术元素。因此许多年轻人也欣然前来买菜。但上海目前这种有人文气息的菜场能覆盖区域有限。而且,买菜的主力军阿姨妈妈们似乎骨子里不在乎那么多,一种人只要菜好贵也没事,另一种只要便宜,哪里便宜去哪里。而我不得不承认是个环境颜值控,环境不好,心情也不佳。因此,菜市场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本身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需要社会更多人参与,提高认知,不断推动,日臻完善。

PRADA提供了改变菜场的新思路

资深媒体设计人、2018年度上海工匠“侬好旁友”

晨报:这次PRADA的这个活动让我们感觉耳目一新,原来菜场还可以这样设计啊?

侬好旁友:随着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APP的兴起,年轻人更愿意在家通过网络平台来买菜。你们可以去做一个调查,看看现在年轻人去菜场买菜和网上买菜的比例。我看到很多去菜场买菜的更多是中老年人。PRADA的这个活动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也为经营管理者对菜市场的线下实体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

晨报:作为设计师,你对菜场也会很感兴趣吗?

侬好旁友:我其实到国外旅游特别喜欢逛两种地方,一个是当地博物馆,另外一个就是菜场。博物馆能了解历史文化特色,菜场能了解当地的市井文化。我们应该思考下如何改变过去菜场的经营模式,把青年人拉到菜场里来。譬如和东南亚海鲜菜场模式,楼下购买,楼上加工品尝。将菜场和饭店结合起来,甚至夜间可以增加夜排挡,国外也有很多这种菜场,这也解决了很多年轻人就餐问题,这不就是一种场景设计嘛。


晨报:我们对以后的菜场是不是产生了一些新的联想?

侬好旁友:Prada这只是一个营销行为,最终还是回归其时装的本业,但是提供了我们一个对菜场经营模式改变的启发,改变过去菜场“脏乱差”的印象,可以做一些小而美的菜场,可以将菜场和餐饮结合起来下班后买一些新鲜蔬菜瓜果后喝一杯咖啡菜场的装修要有文化特色,营业员制服统一、整洁、大方,甚至提供导购服务,给年轻人下班餐饮提供建议。蔬菜瓜果包装要环保和精美,不串味,能二次使用。

晨报:我们看到,作为国际知名品牌,PRADA却选择切入上海菜场这个点。

侬好旁友:PRADA这次好像不单单在上海,也在全球搞各种跨界营销,恰恰切入上海菜场这个点。而菜场文化恰恰是属于上海过去的市井文化之一,重新包装一下,让年轻人重新勾起回忆,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营销行为很多时候只能用一次,我相信下次再做的话,PRADA等品牌方肯定会找其他点。



视频来源:陈燕菁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由陈燕菁拍摄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