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河,远青春,爱国心,永长存。
莫说年少常迷惆,拨云见日显乾坤。
赏山川,叹奇观,祖国思,时代传。
万卷曾言无所路,南海潮涌颂新篇。
望朝阳,少年郎,强国志,立胸膛。
今生不悔炎黄孙,长河落日歌无限。
敢问信仰在何处?愿为华夏之栋梁!
今天(9月30日)上午,松江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四名九年级同学在台上朗诵了这首《中国少年说》,情感热烈而动人,诵罢,台下掌声雷动。
但其实,这首看似风格成熟的诗,并非来自中国某个成名诗人之手,而是该校九(3)班的倪安琦同学,花了半天时间写成的。
据东华附校政教处副主任金吉逸介绍,东华附校为了庆祝国庆节,便组织了“念国赞国——东华附校庆国庆系列活动之书写爱国七行诗”活动,让所有初中学生参加。
“我们联想到过去的‘三行诗’比赛,便想举行‘七行诗’比赛,因为觉得‘三行诗’不足以表达对祖国的感情,特意把诗行数拉长到‘七行’。”
目前,学校已经收到六年级和九年级学生的作品共600份左右,其中,12名六年级学生、8名九年级学生的作品,被评为一等奖,而在台上朗读的、倪安琦的这首诗,就是一等奖里的其中一幅作品。
“所有一等奖作品,我们学校老师会做成海报,之后在线上平台推出。”
倪安琪这首诗是如何写成的呢?据其本人介绍,中秋节的一天下午,做完作业的她,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些建党百年、庆国庆的新闻,又看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朗诵视频,忽受触动,之后便带着这股子“劲儿”,查阅相关书籍,一气呵成。
“我自己最喜欢的是‘敢问信仰在何处?愿为华夏之栋梁’这句,因为完全表达了我的心声:祖国需要我们,我们要奋发图强,好好读书,为祖国做贡献。”
另有一副一等奖作品吸引了周到君的注意:
《我愿》
我愿像那醉白池的杉树,
历经百年沧桑仍坚守着这片土地。
“真的吗?”风儿灌进我的耳朵:
你不见醉白池东门升老房子的残垣断壁。
可我爱的是无论贫穷富贵的每一寸神州大地。
中国道路上,蹒跚学步的孩童不知正念叨着什么话,
而我愿用一生去守护它长大。
这首诗来自九(4)班的李名之。
“也是中秋假期的一天,我在学习之余,坐地铁到醉白池玩,从偏门出来之后,发现眼前的景象,不是我印象中的醉白池的整洁美好,而是略显破旧之色,忽然让我想到,如今强大的祖国,其实也有一些落后的地方存在,但我作为中华儿女,需要正视国家现状,同时仍然热爱祖国,并尽我所能去让祖国变得更好。”李名之表示,她的这首诗,完全是见景生情,随后抒发而成,加上一些字句的润色,前前后后用了三个小时左右。
李名之最喜欢的是最后两句:“中国道路上,蹒跚学步的孩童不知正念叨着什么话,而我愿用一生去守护它长大”,她表示,当时正好是在醉白池门口看见了蹒跚学步的儿童,便联想到祖国也曾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便想表达,自己愿意陪伴、守护、支持祖国前进、发展。
“希望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在写诗的过程中,都能有一些全新的体验,更加了解祖国,更加热爱祖国,然后铭记、践行周总理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金吉逸表示。
附:其他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