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后窗口业务量下降了23%,梅陇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做优家门口的政务服务 - 周到

“一网通办”后窗口业务量下降了23%,梅陇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做优家门口的政务服务


作者:黄志强
编辑:黄志强
时间:2021-10-08 17:33

来到位于莘朱路1925号的闵行区梅陇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远远就能看到“一网通办”、“24H自助服务”的字样。进门到受理大厅的过渡区域便是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中心非开放时段,市民仍可以通过自助服务设备办理多项业务。

“统计今年1月到8月的数据,窗口受理业务8.7万件,去年同期是11.3万件,窗口业务量下降幅度超过23%。”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实施“一网通办”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线上办理、自助服务办理业务,使得中心政务服务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日常开设13个受理窗口,平均半小时内就能办结。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做优了政务服务,也跑出了加速度。”


线上一网通办,24小时服务“不打烊”


2020年7月,闵行区梅陇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开设“一网通办”自助服务区。这项便民措施带给市民即来即办、零距离、零跑动、零等候的便捷体验,除了能为受理窗口分流,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办事人员排队等候的时间。

此后,为了解决部分市民“上班没时间办,下班没地方办”的现实问题,赶在去年国庆节前,中心完成了自助服务区的二次升级改造,开辟出一片独立空间,24小时全天候开放,开启“白+黑”服务模式,让社区事务受理不仅限于白天办理。

非工作时段急需办事的居民可以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刷卡或“一网通办”随申码扫描进入24小时自助服务区。服务区内有三类自助服务终端,包括“一网通办”自助电脑、自助服务机和自助寄取柜,涵盖60多项社区事务受理事项,如社保缴费单打印、社保卡开通、医保制换新册等常见业务;随着更多自助办理业务的接入,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目前自助服务区,可办理多达101项社区事务。

通过证件和人脸识别双重验证,保障受理过程安全可靠;通过自助寄取柜还能实现材料审核不见面办理。为了帮助市民更好地使用自助服务设备,中心工作人员在每台设备上都精心制作了操作指南,一旁还有自助“小秘书”机器人乐乐为市民提供操作视频解说。

通过线上平台,中心梳理优化了现场办事流程。前来办事的市民可以预先通过“梅陇微事务”公众号查询当前受理大厅的客流实况,避开客流高峰、错峰办理;如果出现排长队的情况,可以扫描二维码,获得排队提醒服务,中途可以短暂离开,“叫号提醒”系统将以短信方式实时提示排队进度,不用怕过号;此外,市民还可以通过一网通办“在线预约”功能实现随时随地轻松预约,受理中心会根据预约情况进行事前电话联系沟通,凭预约号还可享受优先服务。


线下优化服务,政务服务送到“家门口”


自2018年3月起,上海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事项全面实施“全市通办”,此后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一网通办、一门通办、一窗通办,“让市民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体验。

闵行区梅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梳理了12大类199项受理事项,公布了“全市通办”、“当场办结”、“只跑一次”三张清单;同时,通过部门内部核查,再造业务流程,开设综合窗口,实现一窗通办,实行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内部流转,避免市民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

“原来按专业条线划分的服务窗口变为了综合服务窗口,窗口工作人员要办理近200项业务,这增加了工作难度。社保卡、居住证等高频业务比较好处理,但一些低频业务可能一个月都不会接到几次,碰到了难免会没有方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专业条线窗口人员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帮助综窗人员尽快进入岗位角色,“每周都会组织培训,不断回顾总结,目前综窗人员已能独立处理绝大多数业务事项。”

实行一窗通办工作模式,市民提交的材料有一个电话、一个地址出现差错,就可能影响业务顺利办结。因此,中心推行“三审制度”,窗口办理员、后台相关业务条线人员审核、每月上交最终材料前的最后审核,以提高业务办理准确率。

梅陇镇域面积较大,除了位于莘朱路的本部,中心也通过合理布点便利居民就近办事,省去往来奔波。“目前已运营的有设在业祥路24号的晶城分中心,服务梅陇南片区的曹行服务站,设在金都路邻里中心的延伸服务点,服务南片几个村的村民,那里以办理征地养老医药费报销为主;设在古方路18号的服务点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主要服务南方商圈周边区域,另有永联村吴介巷延伸服务点正在筹备阶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重要一环,把政务服务送到市民的家门口。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