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千斤大豆做基肥、一根藤上一个瓜”的标准培育“种豆得瓜”品牌西瓜;坚持“时令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方式打造的生态蔬菜;打造自有基地出品的天然百花蜜……为了让上海市民能长年吃到各种特色的农产品,上海农场逐渐减少了传统稻麦作物的种植面积,开始尝试种植各种特色瓜果、特色蔬菜。
农技人员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知道小麦长势如何。农场用无人飞防代替机械打药,亩产提高50斤以上。目前,上海农场实现无人飞防、无人飞巡22万亩全覆盖,推广应用智能灌溉2万亩、水肥一体3万亩。一人万亩“慧”种田示范区,集成应用智能灌溉、无人农机、无人飞防等技术,通过推进粮食种植在“耕种管收”各环节的无人化,实现“一人万亩慧种田”高效管控,开创了现代粮食种植全新模式,探索出了智能化、可复制的无人农场示范样板。
一键即可启动扬水站,通过选点界面按钮轻松完成灌溉控制,灌区的实际情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也是一目了然。”智慧渔业”养殖体系,集成水质监测、智能投饲等物联网设备,实现养殖管理数字化、养殖系统生态化,解决了传统养殖用工难、效率低等难题,人均管理面积从百亩提升到千亩。
近年来,上海农场把握“科技兴农,创新发展”的绿色基调,集成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开发了智能灌溉管理平台、大田种植可视化平台、MAP系统等新手段,在探寻智慧农业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互联网+水利”的农田配套应用设施,达成了“一人千亩”的智能化灌溉模式,实现了人均管水面积从几十亩到几千亩的跃变。
日前,在农业农村部公布2021年度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名单,上海农场获得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证,标志着上海农场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余莉萍透露说,上海农场作为上海域外最大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光明现代农业板块的主力军,在光明食品集团服务上海、融入长三角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发挥着特殊作用。近年来,农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建立智慧农业体系,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发展新模式,农场产品的安全、可控、高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一份对上海16个区47所学校52000多名中小学生的午餐调查中发现,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及大豆类等食品是上海学生午餐的主角。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学生的谷薯类、鱼虾类和蛋类供给量较为合适;畜禽肉供给量过高,蔬菜类和大豆类供给量不足。在能量和营养素供应方面,蛋白质和脂肪供给量偏高;钙、硫胺素(维生素B1)及核黄素(维生素B2)供给量偏低。调查还发现,学生营养午餐丢弃情况较普遍,尤其蔬菜类食物丢弃量最多。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吃好午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用爱心关爱学生,要从爱他们的胃开始。一方面,学生餐饮安全是坚守的底线,要确保让孩子们吃得安心,让家长们放心。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喜欢吃,要从原材料供应入手,不断丰富优化菜单,不断提高加工制作工艺,提升供餐品质,丰富就餐选择。
有关专家表示,学生营养午餐要“好吃、营养、不贵”,应从食材、菜谱研发入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百叶结烧肉、番茄炒蛋,青椒炒肉丝、香酥鸭块……这是上海部分学校午餐的菜单。每一道菜肴背后,都有光明学生营养餐办公室的努力。该办公室集成光明食品集团旗下不同资源,从生产基地到餐饮加工再到物流配送,构建全新的“从农场到校园”服务模式。每一份学生餐按照“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统一检测、统一服务”的标准供应,为学生们提供“舌尖上的美味”,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阳光定食作为上海农场区场共建“一园一厨五基地”示范项目,以供应学生安全营养餐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中央厨房产业。秉持 “源定优质、锁定安全、营养定制”理念,每日为大丰区学校4万学生配餐7万份,同时积极对接长三角市场,为事业单位、部队、街道办事处等提供食材采购的综合解决方案,并独家定制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阳光4+1平台”,促使配餐全程可追溯、可监督。
去年,农场携手大丰区率先推进“区场一体化”发展,以供应学生安全营养餐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中央厨房——“阳光定食”产业,构筑起“从农场到餐桌”一站式供应的全产业链。
目前已实现对大丰区70所学校的全覆盖,日供餐量达7万份,通过阳光定食配送的农场食材冰鲜米、光明鲜鸡蛋、光明鲜活鱼、安全放心肉等,让师生吃得更放心;根据营养需求定制的专属菜单吃着更舒心。一年来,农场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和营养”,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认同信任,切实将“阳光定食”打造成为农场的“新名片”。未来,农场还将依托和发挥光明食品全产业链的优势,立足大丰区、走进大上海、走向长三角,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营养午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营养午餐专题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营养午餐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景进行全方位解读,并对营养午餐产业发展新机遇、新模式作出探讨交流: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徐学明对营养午餐产品研发升级趋势进行预测和解读;上海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何为志从定价招标角度阐述如何打破营养午餐品质升级瓶颈;苏南学校食材配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耕就学生营养午餐升级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上海市阳光午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铭就校园供餐模式转型与输入性安全风险防范提出对策与措施;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沙德银提出以标准化建设助力学生食堂营养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