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勒惠支、林风眠.....中西艺术交融的百年历程,都浓缩在“众妙之间”大展上 - 周到

珂勒惠支、林风眠.....中西艺术交融的百年历程,都浓缩在“众妙之间”大展上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21-11-07 14:04

“众妙之间——2021中欧艺术邀请展”今起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展出。

■展览现场

展览共展出包括林风眠、珂勒惠支(德国)、万曼(保加利亚)、方力钧、丁乙、庞茂琨等38位艺术家的共72组作品。在中西方艺术交融对比中,勾勒了100多年来中西方现代艺术的脉络。

中西艺术交融的百年梳理

走入展厅,便可以看到鲁迅喜爱的德国女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与中国艺术家林风眠的作品。

■珂勒惠支《死亡夺妇人的孩子》

1931年9月,为纪念柔石等革命战士被密谋杀害,鲁迅选择将珂勒惠支的版画作品刊登在当月的《北斗》期刊上,她的作品曾给予中国人民巨大的鼓舞。

珂勒惠支关注劳动者的社会良知,悲悯那些被压迫者的伟大情怀。她的作品往往充满了令人敬畏的庞大力量。

在作品《死亡夺妇人的孩子》中,悲鸣在黑白间流淌,展现的正是一种无奈与痛苦。

而林风眠的《仕女图》与《风景》则是其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旅居欧洲回国后的林风眠,将晚期印象派,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的艺术风格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且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换,走出了一条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道路。

在《仕女图》中,画面的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的,但传递出来的意境却是东方的。

■林风眠  《仕女图》与《风景》

这两位艺术家皆是观众所不陌生的,他们不但介绍了西方现代艺术在形式创作上具有的多元可能性,更是用其独特的艺术作品,来实践中国传统艺术中对现代性发展之路的探索,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源头。

据介绍,“众妙之间”的命名,结合了中西方认识体系的背景,以冲突、交融的文明模式为楔入,以及创作上的默契进行对位思考,并通过作品陈列加以体现。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试图通过“时间轴”的梳理,展现百年艺术史的发展。“百年时间轴”的意义不仅包含了林风眠和珂勒惠支所带来的中国现代艺术,更体现了人类文化艺术研究方向最前沿的成果。

■展览现场

中国艺术家在他们的影响下不断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性发展之路,从而形成了一百年中国现代艺术的脉络。

同时,这样的研究成果经过时代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探究,使得各个流派在中国有着怎样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趋势,也是此次展览梳理的重点,观众将通过每个展览版块所探讨的范围及表现的内容中得以解读。

当代艺术主题的哲学思考

此次展览的主题脉络由“何以成为丰碑”、“表情与表现”、“奇妙,比现实更现实”、“在废墟和碎片上创作”、“抽象的理性范畴”、“天各一方”、“挤压出自‘空’描述的‘无’之形状”、“星辰大海,万物生灵”8大版块构成。

■张方白 《根021 、1》   2021

融合了中国现代艺术从林风眠开始100年来的5大艺术流派,包括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涂鸦、波普。

■丁乙《 十示》 2021

■严友人 《千金马骨》   2010

除此之外,展览还将通过当代艺术3个重要的主题,即“生与死”,“时间和空间”,“星球,宇宙万物”去探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宇宙众生方面的哲学思考。


展览期间举办系列分享活动

本次展览开幕同期,久事美术馆与风眠天贤共同举办多场主题研讨会。

方力钧、张奇开、张方白等著名艺术家将在久事美术馆现场开设讲座,围绕创作理念等进行分享。

此外,还有特色语音导览、丰富多彩的少儿艺术工作坊等,让热爱艺术的市民都能参与互动,让观众对近现代艺术的特色及演变和引发的有趣事件有更深入的直观了解。

展览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久事美术馆、荣氏文化专项基金、风眠天贤(上海)文化传播公司共同主办。

展览得到了四川美院、天津美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及荷兰、德国专业美术机构的大力支持。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2年1月9日。


“众妙之间——2021中欧艺术邀请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7日至2022年1月9日

展览地点:久事美术馆(中山东一路27号)


图片来源:由久事美术馆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