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号画廊”上新啦!被情绪困扰的艺术家们,他们通过画画找到情绪的出口 - 周到

“600号画廊”上新啦!被情绪困扰的艺术家们,他们通过画画找到情绪的出口


作者:潘文
编辑:潘文
时间:2021-11-17 19:20:26
“每一张画都是我的灵魂,是我的宝贝,是我在痛苦挣扎下的产物。”这一次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艺术家裂缝(化名)满脸笑容,她创作的画作正在“600号画廊”进行展出。

在这里,痛苦常常被提及,甚至和很多作品密不可分。这些受到情绪困扰的艺术家,他们渴望“被看到、被理解、被接纳、被包容”,也希望通过画出自己的感受,让更多有类似经历的人产生共鸣,不要放弃。

10位艺术家、67幅作品……11月17日,“600号画廊”全新第二期展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号楼一楼向公众正式开放。本期展览以情感障碍为主题,名为“Blue Dreams蓝梦”,通过画作带领观众一起走进绮丽多姿的精神世界。

他们通过画画找到情绪的出口

“蓝梦”里的蓝色,常常用来代表忧郁。两年前,裂缝受到抑郁困扰,在工作、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想法,“我要尽力正常地去工作,抑制自己的情绪,表面上很开心,但其实内心很痛苦、很难受。”

更让她痛苦的是,其他人不知道、也无法理解她的感受。面对发病的痛苦、一个人的无助,她开始寻求出口,她想通过画画让别人更直观地了解她的内心。

裂缝指了指展出的一幅作品说:

创作这幅画作是在看了电影《潜水钟与蝴蝶》后,我觉得我就像被困在了一个潜水钟里面,不停地溺亡和复活,非常地痛苦。我希望自己能够超越身体,像蝴蝶一样轻盈地飞出来,这就是我想表达的。”

她此次带来的画作主题为“打开裂缝的日常”,精细的黑色线条勾勒出不同内容,一幅画作需要耗时20~30个小时。她介绍说:

‘打开裂缝的日常’不仅是打开我的日常,也是我将自己的生活、我的世界打开一条缝,想让外面的人和外面的世界来看看,我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我以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画画逐渐让别人认可我,也让我觉得自己更有价值。我也想告诉同样受到情绪困扰的人,我们看似是在原点不断摔跤,但其实可能是螺旋形的,可能在上升,所以不要放弃,要好好活下去。”

展览现场,一组主题为“患有白癜风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女孩”的画作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这组画作的作者是一位白癜风患者,眼睛和睫毛周围的肤色是白色的。她在作品介绍中提到:

我在学校被欺负,后来我发现我得了躁郁症。在我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到梦想和感情。在这组作品中,我在心理咨询中画出了自己的感受。希望和我有类似经历的朋友看到后能有共鸣。”

被情绪困扰的艺术家们

走进“600号画廊”,不少观众都眼前一亮,不时传来阵阵赞许。在本次展览上,多数作品都附有参展艺术家自录的视频,观众可以现场扫码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介绍说:

‘600号画廊’展出的作品,全部都聚焦在精神健康议题,多来自有精神障碍诊断或受到情绪困扰的艺术家之手,参观者可以通过画作感受到艺术家希望自我突破的能量。医院开设‘600号画廊’的初衷,是为了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大家关注精神健康议题。”

为什么本期画展选择情感障碍作为主题?“600号画廊”的策展人陈智民医生和大家分享了办展的心声:

情感障碍被认为是和创造力关系最为密切的精神障碍。在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患双相情感障碍或是被情绪问题困扰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具有超强表现力、冲击力,他们的画作中融入了强烈的情感,风格多样。我们想了解他们、看到他们、听他们把痛苦说出来,希望通过这些画作展现病人的精神世界,让大家了解到精神障碍患者并没有那么可怕,了解更多的精神健康知识。除了画展,我们还会结合直播举办专题讲座和跨界对谈等。相比于第一期画展,这次展览的硬件也全部升级,按照美术馆的专业标准进行了装修。”

在展览现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医师陈俊还进行了科普介绍,生动形象的讲述让现场和镜头前的观众对情感障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什么是情感障碍?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情绪出了问题,要么太高,躁狂发作,要么太低,抑郁发作。

是不是心情差就是抑郁发作,或者说就是抑郁症?专家表示,要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是否达到两周内的大多数时间,严重程度是否达到觉得需要去看医生,或者生活工作中该做的事都被干扰到做不成了。另外还需要看症状的多寡,包括心情差、没兴趣、没胃口、睡不着、烦躁、容易累、觉得自己没用、注意力不集中、想死等。症状越多,表明病情越重。

计划每个季度举办一次新的画展

“600号画廊”第二期展览正式开放首日,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展。

上海市医务工会常务副主席、上海市卫健委妇委副主任何园在参观画作后说道,艺术家们的画作自觉而发、直抵心灵,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和希望,给人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与体验,这必将成为公众了解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的窗口。

“‘600号画廊’很精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经不仅仅是治疗,同时更关注人文的内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宣传处副处长潘明华给予画廊高度赞誉,这些作品体现出患者艺术家们的情怀和才能,相信画作可以成为一种语言,呼吁全社会关注精神心理健康,接纳精神障碍患者,也让更多的人相互了解。

今天下午,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老师郑悦带着十多位大学生一同前来观展。她表示,今天来的是理工科的学生,他们平时很少有机会走近这群人,希望他们能通过600号画廊了解到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今后遇到困难、不被人理解的时候能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能够理解他们的不容易、感受他们内在的独特性。

“我们期待,这次展览能成为公众打开精神健康讨论的入口”“这是一个可以见证生命故事和谈论精神困扰的安全空间”“在这里你可以讨论关于精神健康的一切”“这是人类的真实世界,祝愿‘600号画廊’越办越好”……在展览的留言墙上,前来参观的大学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陈智民介绍,600号画廊作为一个长期持续的文化项目、科普项目,之后计划每个季度举办一次新的画展,邀请更多的艺术策展人、艺术家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更多的跨界对话、研讨会与科普宣讲会等,通过大众的喜爱,将精神卫生理念植入人们心中。


图片来源:潘文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