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勇,区委常委、副区长傅俊,区政协副主席陈静薇,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钟仁耀教授以及市、区有关部门,各街道(镇),相关社会组织及专家学者等参加了活动。
会上,《静安区“全周期”服务类社会救助标准化建设指引》正式发布。记者了解到,静安区“全周期”服务类社会救助标准体系,囊括了儿童、失无业人群、妇女、老人及身心障碍者在内的低保、低收入家庭群体,构建起从“救助入口”到“救助出口”广覆盖、“物质+服务+心理”多维度的有预警、有追踪、有服务、有发展的静安区“全周期”服务类社会救助标准体系。“今后,我们将通过静安区困难家庭精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等大数据平台来实现‘政策找人’,精准发现困难群众。后期救助方式,除了提供传统物质救助外,还将通过心理治疗、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多方面服务来帮助对象脱离困难。”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探索已在静安区推进多年,从2014年率先在大宁路街道开展“桥计划”项目(多重困境家庭综合服务)试点,到2019年底在全区14个街镇推广实施,再到去年10月被列为民政部“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区。该工作开展以来,静安构建了“全周期”的服务类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了“全人群”的多维度综合救助模式;探索了“全社会参与”的服务类救助新形式。
当天活动还邀请了部分社会救助专家、教授,通过访谈形式就新时期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开展的方式与方法展开讨论;对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优秀案例进行了分享;街道的救助工作代表和相关社会组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场外,通过视频及展板的多样形式展示了静安区服务类社会救助在各街镇的试点风采,吸引了到场来宾和大批市民的驻足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