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北苏州路1040号,
苏州河旁,
有一家门面很小的二手书店:
犀牛书店
二十平米左右,规整了近五千本书籍,以文学类、哲学类、历史类为主。摆列在玻璃橱柜中的线装古籍以及绝版的文学类书籍都是老板庄见果的骄傲。店里虽没有明显的文字标注,但书籍摆放整洁有序。书架放不下的书,就直接摆在地上。
人多时,很多顾客都会随意地坐在地上挑选书籍。
除了满满当当的书以外,还有读者友人赠送的犀牛摆件和书法作品。古朴的桌子上也摆着成套的连环画、邮票、香烟牌等带着满满回忆的小物件。
NO.1
“你在带回这本书的同时,
你也给这本书开启了
一段新的奇幻漂流”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无论是书还是图画,都是历史和时间的一种载体。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时光如梭,可能会遗忘一些原本的坚持,但是书籍、日记都会帮人们完整的记录下来。你在带回一本书的同时,你也给这本书开启了一段新的奇幻漂流。
庄见果2007年高中毕业后来到上海,最初是进入了一家书店上班,当时的那家书店就叫犀牛书店。但过了一年,这家书店就关闭了。
连庄见果自己也没有想到,就是那一年,让他从此心无杂念地扎进了书店的这个行业里。甚至在重开书店时,还会选择沿用“犀牛书店”的名字。从2008年第一份工作结束到2015年,庄见果依旧从事着有关书的工作,曾在南京西路、华师大附近摆摊卖书,同样也在经营着线上的书店。
2015年,
他选择重开一家线下书店,
因为在网络上,
再好的书籍
只是一个买卖、一笔生意,
但在实体店,
你可以和顾客真实地沟通。
另外,他也很喜欢书店,哪怕是在他之前打工轮休时,都会在书店里待一整天。
犀牛书店开店至今,六年共经历过三次搬迁。2020年时,它来到了苏州河旁。究竟是犀牛,还是蜗牛?庄见果觉得,上海不同的街区,会有不同的气质,也会吸引到不同的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非常想一年搬一次。上海这么大,一年换一个地方也蛮妙的。
NO.2
“真希望这些书能开口说话,
跟我们讲讲它们看过的故事”
除了经营这一家书店以外,庄见果也在经营犀牛书店的微信公众号。不同于其他的满是推荐商品的公众号,犀牛书店公众号的界面干干净净,只有一个系列名为:值日僧日记。
庄见果说,当时取这个名字是觉得自己像个和尚一样,每天在一个满是书的环境里面工作,很像是学生时代的值日生。并且自己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其实也就是流水账:今天有多少顾客来店,都买了哪些书。包括当日的天气、心情如何,全部记录在内。
犀牛书店里曾经有一本很有传奇色彩的旧日记本,经过媒体的帮助,找到了它的主人。
庄见果说,这本日记本是在一个早市上收来的,当时在店内整理看到时,就曾在当天的值日僧日记里提到,这么珍贵的东西,为什么会辗转流落到了书店里。他也一直有个疑问:喜欢读书的人在处理旧书时,会想些什么?
今年年初时他上门收书,一次性收了一千多本。他就在想,为什么一个人买了十几年的书,却突然都处理掉了呢?当时就很希望这些书可以开口讲话,跟大家讲讲它们经历的故事。虽然这都是他一个人不着边际的奇思妙想,可是爱书的人,都是浪漫的。
“一家书店开在这里,是希望有人进来,
一本书陈列在书架上,
也是希望可以被人带回去阅读的。”
庄见果的老家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在他读书时,岛上并没有书店。
他很“贪书”,每次去收书,成千上百本书,自己会被其中的一两本所吸引,就是因为这一两本书,他会把几百本书一起收回来。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亏本的,但对于他来说,即使亏本,也是值得的,因为找到了心中所爱。
店里除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以外,在一些小角落里,摆着犀牛的小物件。庄见果的朋友透露了一个细节,“犀牛书店”这个名字除了和他的第一份工作有关,另外也是因为犀牛的角是向上的。很多人会觉得现在买卖纸质书籍这个行业落寞了,但是总有人会有所坚持,不肯放弃。在他们眼里,但无论社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纸质书籍行业都应该像犀牛的角一样永远朝前、向上。
庄见果说,即使有一天,他不开店了,但他还是会去全国各地到处淘书,去做一个全国流动的线上书店,活到老,“卖”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