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馆的厕所能听打击乐?已经开始发声,记者全程感受 - 周到

在艺术馆的厕所能听打击乐?已经开始发声,记者全程感受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时间:2021-11-26 10:59

在艺术馆的厕所里还能听一场打击乐?

男厕所与女厕所听到的打击乐还不同?

每一个隔间听到的打击乐也完全不同?

对于非音乐专业的普通参观者来说,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听觉感受?”

最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宣布在其馆内的一楼卫生间播放著名作曲家泽纳基斯的打击乐作品。作为首家体验媒体,晨报记者前往全程感受了这场实验声音活动(视频见下方)。


晨报视频节目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理解这场实验声音活动,晨报记者采访了负责思槽项目的PSA音乐戏剧项目负责人沈怡。(Q:新闻晨报·周到记者 严山山,A:PSA音乐戏剧项目负责人沈怡,PS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下文中,厕所、洗手间和卫生间代表同一个空间场所概念)

Q:做这样的活动出发点是什么?

A:PSA在2012年创立了实验音乐品牌“1噸半”。思槽是“1噸半”今年进行的一次关于空间和声音的实验。我们希望让大家不要太依赖于眼睛去感知世界。大部分人太依赖眼睛来获取信息、接触艺术。长此以往,耳朵的感知功能退化了,听觉训练并不一定要在音乐学院中完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感受声音的变化。

Q:对于中国的艺术馆而言,选择厕所开展实验活动做是非常很少见的吧

A:或许吧。对于有些人来说,厕所是一个挺好的思考的空间。这次思槽的洗手间没有太强的手机信号,这样可以避免大家刷手机,可以把在卫生间内的时间和注意力留给声音和思考。

日常空间都有它们自己的声音,但大家都会因为习以为常而忽视它。所以,当大家专注地重新去看一些空间比如厨房、火车站、机场、建筑工地甚至菜场,都会发现它们的声音。

Q:我们进入洗手间听到的那些声音怎么来的?

A:今年的10月20日,PSA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系合作举办了一场泽纳基斯打击乐作品音乐会,这次打击乐的音轨文件是这次音乐会的主奏,上音打击乐专业的在读博士杨寅之专门录制的。这个项目特别邀请了现代音乐乐评人栾复祥和上音音工系在读学生崔嘉浓来完成技术上的制作,把音频分轨分别导入到厕所的每个隔间中,并在厕所中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声音调试。

Q:男洗手间和女洗手间有什么不同吗?

A:男洗手间和女洗手间的空间不一样,哪怕同一首音乐,声音的听感和动态完全不一样。男洗手间有4个隔间,来呈现四条不同音轨,女洗手间有8个隔间(见下图),来呈现八条不同音轨。

相比女洗手间,男洗手间更大一些,所以声音的动态会更大一点,女洗手间更拥挤,隔间对着隔间,所以可以感觉到紧实的声音在门板上对撞。

Q:刚才我和你一道进入女洗手间(当然事先确认里面是没有其他女士的),我发现里面的灯光特别昏暗。

A:我们把思槽灯光调暗的原因(见下图)是希望观众的视觉可以退居其次,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觉上。在卫生间这个特殊的空间中,用耳朵去感受声音的运动和变化。

Q:这个声音活动设计的思路是怎样的?

A:因为厕所空间有很多独立的隔间,所以非常适合作为声音的容器。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空间来感受声音的运动和重量,在门板上安装的表面扬声器让观众可以触摸到声音的频率。之所以选择希腊裔法国作曲家泽纳基斯的作品来启动思槽,是因为他即是音乐理论家、算法作曲家,又是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他善于使用各种数理算法来作曲,在音响合成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所以这次选择了他这部具有声音在空间中运动的独特性的Persephassa,来作为启动思槽的第一首曲子。整个系统有24个通道,门板上的扬声器和隔间内的吸顶扬声器都是独立的,可以播放24种不同的声音。隔间内外的所有扬声器声音的混响构成了完整的乐曲,而当我们打开门之后,可以聆听到乐曲一个独立的声部。

Q:我看到每一个隔间的门板上装了一个类似小喇叭的东西,这是什么?

A:是表面扬声器(见下图红色箭头标示处),也叫打击扬声器,这个国内很少有人用。当观众把手放在门板上的时候,可以触摸到声音的振动。


Q:最后我想回到活动的主题再问一下,思槽(Thinking Sink)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A:思槽(Thinking Sink)这个名字是馆长的灵感,从英文来说,Thinking代表了思考的过程,Sink代表了卫生间的水槽。从中文来说,思槽,沉下去思考,思考后冲刷。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还是挺忽视的,因为我们总是被迫接受各种声音,比如装修声、商店和餐厅的音乐,公交车的广告等等,甚至说是在忍受它们。我们希望通过思槽让人们重拾对声音的思考。


后记:

作为一个每天需要使用电脑和手机的高频率用眼工作者,记者在PSA的厕所感受了这场独具特色的打击音乐会,在不同的隔间中去辨识不同声部的声音,这种体验既是新奇,也是一种对自己听觉的训练。

据悉,首期思槽会从11月23日至明年的1月30日投放2部作品。一部选编自伊阿尼斯·泽纳基斯(Iannis Xenakis)的打击乐作品Persephassa;另一部特别邀请了旅欧作曲家程慧惠重新编配她的作品《我的小岛》(Meine Inseln),该作品原本为打击乐独奏和预制音响而作,其中包含了众多取材自日常生活的音响,诸如手机振动、铃声、人声、弦乐拨弦(pizzicato)等等,并对其做了一定的变形处理。

作曲家介绍

伊阿尼斯·泽纳基斯 Iannis Xenakis | Ιάννης Ξενάκης,1922-2001

法籍希腊裔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算法作曲家、建筑设计师、工程师。曾供职于Le Corbusier建筑事务所,作曲方面曾师从于Olivier Messiaen。1958年完成个人首个重要建筑布鲁塞尔世博会飞利浦展馆,后又在多届世博会上展出其多媒体装置Polytopes。泽纳基斯的音乐作品独创性极高,擅于使用各种数理算法作为作曲的辅助。除器乐作曲外,泽纳基斯在音响合成领域也有重要贡献,其开创的Granular Synthesis技术已成为目前合成的主流方法之一。泽纳基斯1966年带头创办跨学科艺术研究机构CEMAMu,该机构开发了第一台声音画板设备。1982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1983年获得柏林艺术学院(Akademie der Künste Berlin)院士,1995年获得法国国民荣誉勋章(l'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

程慧惠 1985-

旅欧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斯图加特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电子音乐专业研究生,曾于法国蓬皮杜音乐与声学合作研究所(IRCAM)等处深造。程慧惠曾与 2E2M,Neue Vokal Solisten Ensemble,SWR Experimental Studio等众多国际级院团合作演出,她于2017年获选Edition Zeitgenössische Musik项目作曲家。曾获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ZKM)电子音乐创作奖(Giga Hertz Produktion Preis)等诸多国际奖项。程慧惠的作品体裁多样,视觉与戏剧因素以及电子音乐多媒体与纯音乐结合的方式,是她近年来创作的核心。

展览时间和预约方式:

时间:2021年11月23日至2022年1月30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卫生间

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通知要求,为有效防范疫情传播,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目前实施限流管理与入馆预约。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入馆预约”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可至“入馆预约”—— “预约凭证”中获取二维码。



视频来源:拍摄By严山山、剪辑By陈燕菁
图片来源:严山山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