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28元在集装箱里听了一场沉浸式戏剧!记者亲自观看体验,也许我不是文艺青年? - 周到

花128元在集装箱里听了一场沉浸式戏剧!记者亲自观看体验,也许我不是文艺青年?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时间:2021-12-02 16:08:56

最近,有读者朋友向我们反映,自己买了《消失的航班》在中国首秀的集装箱沉浸式感官戏剧(读起来有点拗口)票子,但在观看之后大失所望,感觉与沉浸式的宣传名不符实。为求证情况,晨报记者在平台上购票之后,欣欣然前往体验一番。

在观剧之前,记者先做了一番功课。按照该剧的官方介绍,《消失的航班》是由英国Darkfield团队融合艺术与科技打造的独特感官剧场,将观众化身成实验中的猫,装进这40英寸长的集装箱之中。通过30分钟的黑暗旅程,给乘客们感受一场前所未有的体验,直面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紧张与心跳。

记者觉得,有英国团队、艺术与科技融合和国外媒体好评如潮的诸多加持,想必应该也是一场高水平的演出。


另外,记者发现在各大平台上出现的海报(风格见下图,在不同平台上有细节差异)设计得蛮“弹眼落睛”(沪语,因色彩鲜艳或奇特而引人注目),确实能吸引到不少文艺青年。

在集装箱的30分钟观剧体验

由于早鸟票时间已经结束,晨报记者在平台上下单购买了一张价格为128元的票子(没有任何优惠),想想这个价格能在国泰电影院买上三张电影票,能在上海书城买上四本打折书,能在吉安路面馆吃上五碗最贵的老上海阳春面,感觉心里面还是有一点点肉痛的,虽然自己也算是一个比较大气的上海文艺男青年。

因为通知短信上没有标明观看演出的具体位置,所以中午坐车到了BFC外滩金融中心之后,记者又是好一番打探,问了不下四位保安,其中有一位保安小哥,估计是有过丰富的被询问经验,一听是集装箱就指了指路。记者才知道集装箱是在BFC外滩金融中心的北区,到了北区的演艺中心窗口,被工作人员告知还要往前走,走了一段,终于看到远处有一只狭长的集装箱。走近集装箱一看,还真是在这里观看演出,绕了一圈,最终找到检票口。

观剧是在这个狭长的集装箱里面

检票的工作人员还是比较善解人意的,看演出时间快到了,先给了记者一张经济舱的“机票”,告诉记者可以在观看结束再进行核票。记者拿到“机票”一看,座位号是6C,感觉这个道具(见下图)设计得还比较逼真的。

拿到一张经济舱的“机票”观剧

走进一个大约二十来平方米的集装箱空间,里面已经有十来位观众入座。记者就座之后,外面又急匆匆走进来两位观众,记者起身让他们入座,与自己坐在同一排,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坐在后面第7排,也许是工作人员给他们当场写的座位号码是6A和6B。

观剧开始,像航班起飞前一样,观众全部入座坐好,不过唯一不同的是需要戴上耳机,也不需要系安全带。几分钟之后,所有灯灭,用上海话来讲,就是墨墨黑啊,两眼望去,满是黑暗,没有一丝亮光,只能听到耳机里传来的声音。

座位开始震动起来,和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滑行的座位感觉倒是有几分相似,后面有机长的声音、空姐与乘客之间的对话,座位的震动,二十分钟之后,灯重新亮了。

记者按照提示摘下耳机,一场沉浸式演出终于结束了!几位观众陆续起身,交头接耳时,记者听到他们讲得最多的是“蛮吓人”“侬刚刚吓伐?”有人居然笑了。

集装箱内部搭建了一排飞机座位和相关辅助设施

豆瓣上:网友早就吵翻天了

据检票的工作人员介绍,上海这里已经有五千人次观看该剧了,结棍,结棍(沪语:厉害)!记者在观看之后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自己不能很好理解剧情,也许是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去领悟到三位英国独立艺术家创作这部剧的初心。

记者查询豆瓣同城发现,《消失的航班》在豆瓣评分为5.1分,这个评分貌似不是很高。

网友们的评论也挺有意思,有网友认为:“第一次体验沉浸式,哈哈,虽然不是很正儿八经有演员的沉浸式戏剧,感觉是看了个3D广播剧”,也有网友认为:“花68块做一次感官旅行可以,(票价)128元的话我更愿意交给剧院。”,也有网友看完认为:“这部剧更像是听力感官实验,全程依靠耳机立体音效和集装箱内的地板震动营造虚拟航空效果。”

网友在豆瓣的评论(不代表本报观点)

心理咨询专业人士:有过心理创伤的人观后或有不良反应

记者也发现,对于这部剧,心理咨询工作者或许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山丘认证心理咨询师朱振洁带着好奇和探索的心态,前几天和爱人去体验了一次,并在山丘心理咨询的平台分享了自己的观感穿越黑暗,让“消失的爱人”依然还在

心理咨询师朱振洁的观感

记者今天上午与上海山丘心理咨询工作室取得联系,确认了该文由朱振洁本人所写。工作室负责人章女士告诉记者:

很多艺术作品就是感受和情趣的表达,最近两年,我们也经常会组织心理咨询师去观看各类话剧戏剧作品,并及时进行交流。

相比较70后和80后,95后和00后更有意识关注到自己的心理反应,但这样主题的艺术作品对现代人也会有负作用,例如,有些人曾经在心理层面有过创伤(在心理学上用“暗涌”一词)未被及时处理,他们在观看之后内心会被激起反应,就像朱振洁所描述的“成功地激起了深深的恐惧感”,对这些有过心理创伤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出现晚上做噩梦的情况。

记者重新登录之前的购票平台,进入购票小程序之后发现,有几行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小字(见下图):本次演出将不建议16岁以下观众、孕妇及严重心脏疾病患者搭乘体验。如有意外,后果自负。看来。这部剧不适宜的人群还包括了青少年、孕妇和严重心脏疾病患者。但这些提示在之前购票平台宣传当中,并没有出现。

市场欢迎叫好又叫座的沉浸式演出

反观这两年上海的文化演出市场,沉浸式舞台剧和话剧爆款频出。2020年下半年,沉浸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在汉口路亚洲大厦的“星空间”驻演超过300场,场场座无虚席。小剧场特有的戏剧能量和感染力,在“阿波罗尼亚酒吧”更加凝聚,吧台、卡座、酒箱都是观众座位区,百分百还原的实景酒吧模糊了舞台界限。

沉浸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剧照

《阿波罗尼亚》大获成功后,“星空间”一连推出音乐剧《桑塔露琪亚》、客厅话剧《你好,Smith》、Live house《宇宙大明星》等多台题材多样、风格前卫的沉浸式剧目。

前不久上演的《武康路19号》,演出票开票5秒即售罄,创造了今年下半年上海文化演出市场的一个新纪录。在2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观众和演员一起走出剧场,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出发,途经武康路上重要的历史场馆和建筑:上影演员剧团、巴金故居、武康大楼、开普敦公寓、密丹公寓等,步行至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通过现场换装和全景立体声技术回到那个动荡年代,跟随真人表演与互动体验重温战争时期一个普通人的心灵史。

《武康路19号》为观众开启了一段巧妙的人文旅程

欢迎来到《武康路19号》的演出现场,本剧全程大约110分钟,共计步行1.3公里,起点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终点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我们的旅程即将开始,请跟随指引前进。

站在秋色宜人的绿荫下,耳机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带着观众开启了这场户外的沉浸式演出。记者“复盘”发现,《武康路19号》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创作剧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王海鹰执导。在每一次《武康路19号》的演出中,参与者是演员亦是观众,路人是观众也是演员,观众将在演出前换上老上海服装成为演员,与话剧演员互动,每场演出因为不同的人员组成,创造了不同的戏剧效果,独一无二。《武康路19号》的成功,说明观众对形式新颖的文旅结合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阿波罗尼亚》作为上海的现象级演艺新品种,复购比例高达20%,说明观众的黏性和忠诚度很高。有观看了《阿波罗尼亚》双子篇《桑塔露琪亚》的资深剧粉认为“演出前特别提醒观众不要伸腿,因为演员真的会绕着你走来走去的,一抬头,连他们的热泪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坐在特定区域,还会有演员来和你互动,这是在其他剧场中都不曾获得的体验。”

《阿波罗尼亚》双子篇《桑塔露琪亚》剧照

对于沉浸式体验,有业内人士曾很精辟地指出:如果场景是基础,那么剧本就是灵魂。中国文化市场的“蛋糕”很大,当然,像记者这样的文艺“韭菜”也很多。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消费结构开始由偏重物质消费转向偏向精神消费。也期待文化机构能引入更多正能量、适宜国人欣赏的好作品,来满足“消费升级”当中人民对更美好文艺演出产品的需求。


图片来源:水印标记由本报拍摄,其余为资料图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