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俊丽
在走近种罗汉菜的老人,听取农科站人员的介绍,详细了解了罗汉菜从种子到成品的一系列过程后,我深深地被罗汉菜折服了:这种其貌不扬的乡间野菜,除了味道独特鲜美之外,它的品质实在担当得起“菜中君子”的美名。
罗汉菜的种子很不起眼,成熟的种子呈黑褐色,只有小米粒般大。一般的植物都选择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萌芽生长,而罗汉菜的种子一定要经历了夏季的酷热之后,在深秋天气逐渐转凉时开始萌芽。解放初期至今,地理环境和气温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夏天比过去热,秋天没有过去冷,不少植物都随着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发芽、生长的时间规律。而这小小的、不起眼的罗汉菜种子竟是“有骨气的”,在环境的变化面前,它采取了不发芽甚至休眠的方式,坚守着自己的“秉性和规则”——它一定要在天冷的秋季发芽,“倔强的脾性”以致于罗汉菜近乎绝迹。
经历了霜雪的罗汉菜碧绿鲜嫩,但罗汉菜和其他的绿叶菜不一样,其他的绿叶菜都要趁着刚采摘时的鲜嫩及时食用,而刚采摘的罗汉菜嫩菜却又苦又涩,难以入口。雪里蕻等也可腌制的菜鲜嫩时也能食用,而罗汉菜的特性决定了只能经过艰难的腌制历练过程才能施展美味和营养。将罗汉菜洗净,先用盐反复揉搓,然后用盐渍去苦汁,装进罐子用石头压紧后封口,经过半个月的腌制,直到罗汉菜由碧绿变为黄褐色,完全褪去了苦涩,这时的罗汉菜才真正迎来了“重生”。
从萌芽到成品,乡间野菜罗汉菜用它特有的品质诠释着“君子”之风:萌芽时的骨气与个性,成长时的顽强与不屈,腌制时的取舍与忍耐,入口时先抑后扬的智慧,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当前社会上某些人渐渐缺失的,也正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罗汉菜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已经获得了重生,真希望它的这种精神和品质也能影响我们,伴随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