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总体部署,助力推进加大演艺大世界建设,展现戏曲魅力,传递中华文化之美,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关心支持下,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文汇报社共同主办的“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于12月8日至16日在长江剧场和宛平剧院举办。
展演后还将举办专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将与院团主创共同探讨小剧场戏曲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出品的“戏曲宝宝”微信表情包也随之上线,让戏曲传播和表达的方式更加生动立体。
2015年创办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已逐步发展成为青年戏曲创作表演人才的孵化基地之一,培育了大批青年观众。在全国戏曲院团的大力支持下, 2015至2021年收到327部申报剧目,共有近70部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小剧场戏曲作品参加展演,一批优秀的青年戏曲人才通过这个平台获得观众和专家的青睐和好评。
今年是举办“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的第七个年头,也是“小戏节”升级为“国字号”的第三年。经过多年的成长,这一优质的“策演”平台已经日渐成熟,突出了小剧场戏曲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创造力,为优秀的戏曲人才打造了孵化和实践基地,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开拓创新,树立了行业标杆,艺术水准、学术价值不断提升,影响力也从华东扩展到全国乃至海外。
“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不仅剧种更加丰富、题材更为多元、剧目也更有新意。
本届展演中,不同剧种和剧团在题材改编、艺术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
蒲剧是我国古老的梆子腔剧种之一,在这次小剧场展演中首次将古希腊悲剧融入其中,打造了耳目一新的《俄狄王》。
京剧《小吏之死》采用独角戏的形式,一人分饰多角,以喜剧的手法刻画人物,演绎经典文学名著。
京剧《一坛金》打破“第四堵墙”,以幽默风趣的风格,颂扬廉洁诚信、轻利重义的中华美德。
昆剧《白罗衫》以“救赎”为主题,深刻探讨人性人情,兼具传统文化精髓和实验探索精神。
淮剧《秀才·审妻》用犀利的笔触呼唤人间真情。
粤剧《金莲》从独特的视角剖析悲剧人物的内心。
青年编剧屈曌洁已经参加了三届展演,每次都有新创作品入选,这次带来的黄梅戏《美人》,用她的话来说,是以明快质朴的黄梅戏演绎唯美的爱情,在小剧场的空间内更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参演剧目亮点纷呈、风采各异,充满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部分剧目还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体现出业界和观众对戏曲创新探索的高度关注。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对小剧场戏曲展演活动的一路成长颇有发言权。他认为,
戏曲发展欣逢黄金时代,在上海更能感受到这一文化平台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举办小剧场戏曲展演体现了决策者、支持者的深谋远虑和务实精神,发挥了上海的社会活力、艺术活力和观众活力,能够释放青年戏曲人才的创造性,满足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演员积蓄力量、观众赓续新人的喜人景象。中国戏剧家协会作为展演主办方之一,将为小剧场戏曲优质平台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中华传统戏曲文化发展之路更加平坦宽阔。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认为,
小剧场戏曲的特质在于勇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突破。她希望把小剧场戏曲展演打造成为上海文化品牌、国家艺术平台和世界文化窗口,通过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这个活动品牌,让青年戏曲人和青年观众成为戏曲发展的主要实践者、推动者,将具有中华美学风范、鲜明艺术风格的戏曲作品推向全国舞台,同时不断扩大戏曲在海外的影响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