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冬至是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预示着从这一天起,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在冬至,北方人有吃饺子的习俗,而在上海,吃汤团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的保留习俗之一。
对于不少有怀旧情结的上海市民来说,去老字号门店和传统点心店买手工现做的汤团是首选。晨报记者今天上午前往部分老字号门店进行了一番探访(见视频)。
南京西路上王家沙旗舰店因为现制现售汤团而受到市民欢迎,这两天汤团的单日销量已达几万只。很多市民带着小推车和保温袋有备而来,一买就是多盒,其中售价40元一盒的蟹粉汤团销量最高。
在王家沙点心工作车间内,点心师傅们一刻不停地包汤团,而在一楼的外卖柜台,除了有营业员忙碌的身影,也能看到师傅们现场包制的过程。在一楼外卖柜台内,王家沙中式糕团技艺非遗传人周永清师傅为记者和市民简单演绎了自己包汤团的过程,短短几分钟时间,一盒十只装的汤团已经包好了(见下图)。
包括南京西路上王家沙旗舰店在内,陕西北路上的美新点心店,老城隍庙内的宁波汤团店、淮海中路上的光明邨酒家、绿杨邨的徐家汇分店、七宝镇的七宝老街汤圆店这两天也迎来一波各色汤团销售的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光是沪上的几家老字号和部分上海传统特色点心店,今天一天的手工汤团销售数量将突破10万只。
那么,冬至这天上海人到底会吃掉多少汤团呢?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字问题,不少专家对此表示无法预估。喜食面食的资深媒体人、美食考据家姜浩峰认为:考虑到今天上海人口当中有很多新上海人,如果仅有三分之一的上海市民在冬至这天吃汤团,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所以这也是目前速冻汤团食品仍然占据主要销售位置的原因。
那么,在汤团、饺子和馄饨这三类品种当中,上海市民冬至这天会做怎么样的选择?记者在一家老字号门店门口采访了多位市民。一位从嘉定赶来的本地市民表示,自己仍然会坚持吃汤团的传统,有籍贯无锡的上海市民表示,馄饨和汤团,也有市民表示,现在汤团和饺子都吃。
也有一些市民表示,现在不高兴自己包汤团了,所以还是来店里购买现成的汤团最方便。为了兼顾到市民不同口味的需要,上海的老字号也在点心供应上做了许多调整。除了增加汤团的品种以外,在王家沙旗舰店,记者看到外卖柜台也有饺子皮和馄饨皮供应,市民如果购买馅子就送饺子皮和馄饨皮。
对于汤团和圆子的区别,上海大学语言学教授丁迪蒙今天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人说汤团,也说圆子,基本上意思是一样的。唯一区别就是圆子更强调实心,比如说,酒酿圆子,但没人会说酒酿汤团。
各位读者朋友,今朝是冬至,侬搭家人是吃汤团、饺子还是馄饨?欢迎在留言当中和我们分享你的观点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