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包汤团,侬能接受伐? - 周到

饺子包汤团,侬能接受伐?


作者:严山山
编辑:严山山
时间:2021-12-22 18:52:35

最近,位于豫园的老字号宁波汤团店做了一个大胆的创新尝试,将饺子和汤团合二为一。不过“饺子包汤团”究竟是怎么样的合二为一呢?味道如何呢?晨报记者今天下午前往实地探访了一番。


视频节目

在宁波汤团店,记者看到“饺子包汤团”宣传海报上一共列出了四种口味,分别为:荠榴勇进(荠菜肉+榴莲)、荠中生芝(荠菜肉+黑芝麻)、仁才荠荠(虾仁开洋+荠菜肉)、金荠独立(咸蛋黄肉松+荠菜肉)。看看这名字,倒也是蛮有新意的,将几种馅料的特点高度概括在其中;不过新产品的价格也是有点小贵,24元一份,4只。

“饺子包汤团”一共有四种新口味

记者到店后,买到了店内仅存的一份“饺子包汤团”,为“荠榴勇进”品种,饺子为荠菜肉馅,汤团里面为少许榴莲馅。记者品尝之后,感觉味道当中,咸甜均有。

当记者询问店里的新品为什么备货那么少呢?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饺子包汤团”买的人不多,一天销量不到十份。

当记者询问服务员有没有试吃过时,一位服务员透露说,因为新产品做得不多,她自己只吃过一只,里面有流淌的黄色馅料,但不清楚是什么口味。当记者问服务员汤团店怎么会想到“饺子包汤团”的新品种时,一位服务员笑道,都是阿拉领导想出来的。


记者买到的“荠榴勇进”品种,饺子为荠菜肉馅,汤团里面为少许榴莲馅

Q《上海会客厅》:饺子包汤团,侬哪能看?

对于老字号的创新品种“饺子包汤团”,市民们观点不一。有人认为,饺子是百搭,凡大事都饺子;有人认为,这个“饺子包汤团”看上去算是一种创新,实质有点哗众取宠,纯属拍脑袋;也有人认为,迭个“饺子包汤团”属于瞎创新,是拿两样本来侪蛮好的物事(沪语:东西),合并成一样交关“歪吃”的物事。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嘉宾,请他们分享各自的观点。

山山:新闻晨报·周到记者、《上海会客厅》节目主持人

我昨天看了新闻坊的节目,按照现场制作的点心师傅介绍,这个“饺子包汤团”是先包一个小汤团,个头是普通汤团三分之一大小,然后包饺子,在添上饺子馅以后,要把一个小汤团一道包进去。说说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汤团的大小,饺子馅料的多少,还有煮的时间都有讲究。按照店经理介绍:包的时候汤团的大小还有饺子的大小比例要做好,“饺子包汤团”煮的时间要比正常的饺子要多下两三分钟。

“饺子包汤团”说说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图片By 新闻坊节目)

对于“饺子包汤团”这个在冬至期间推出的新事物,四位嘉宾怎么看?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江南冬至的标志性食品是团子

蒋洪:吴越美食推进会创始会长,上海食文化研究会首席高级顾问,美食作家

最近突发奇想的美食新闻较多,如热红酒,如汤圆馅饺子。热红酒属中西混搭的路子,汤圆馅饺子也是米面混搭。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留下的饮食印记,各种尝试无可无不可,若能成为爆款,如之前有榴莲青团的成功例子,则饮食文化多一缕花絮。

江南冬至的标志性食品是团子

江南冬至,重在冬至夜,标志性食品不是饺子,也不是汤团,而是团子(见上图)。此团子农村家家户户会做,用四成粳米和六成糯米,因粳米粉多了口感差,而糯米粉多了一蒸就塌。用开水和粉,包馅,上笼屉蒸熟,冷风扇(一般用扇子)后表皮光滑。传统团子有豆沙馅,萝卜丝馅,如今也会有各种馅芯。因此,看到汤团馅的饺子在冬至出现,则显得有一些不伦不类突兀。

食品的创新,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随意搭配

张桂生: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注册资深烹饪大师、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国家中式烹饪裁判员,具有几十年的餐饮行业经验。

店家有创意是好的,但不知咸的荠菜肉与甜的芝麻混在一起做成类似双酿团的“饺子包汤团”,口味上是否能让大多数人接受呢?

双酿团本来就有之,是用豆沙做外馅,黄豆粉做内馅。虽然两种馅一个是粉状的,一个是黏稠的,因为都是甜味的,故十分和谐,丰富了口感,大受人们欢迎,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创新案例。将荠菜肉馅与芝麻馅做在一个饺子包汤团里(见下图),在我看来,这两种馅都是人们约定成俗的单品的精品口味,人们早已习惯于单独去品尝它们。如硬将他们混搭在一起,可能会非常牵强,引起人们的不适。咸甜搭配未尝不可,只要原料搭配恰当,就会受到人们欢迎,如传统的椒盐口味,像腰果酥和椒盐酥饼等就很受欢迎。

市民品尝的“荠中生芝”品种,饺子为荠菜肉馅,汤团里面为少许黑芝麻馅(图片By 新闻坊节目)

食品的创新是要根据科学原理来研发,合理的搭配食材来进行的,还要经过反复的实验,再通过客人的品尝来实际检验,最终才能获得成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随意搭配,如杏花楼的网红青团“咸蛋黄肉松青团”,一般青团都是甜的,杏花楼使用了人们喜爱的咸蛋黄与肉松是咸味的,也是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再经过反复试验和实践后,才得以成功(据我所知,同时研发的几个其他品种在实践中被淘汰),最终一炮打响,成为网红青团。

应时应景的“创新”,名副其实就好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

冬至是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团?或者问,冬至是不是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汤团?至少,我个人认为,如果你什么事都硬是要从“历史”两个字里抠出点“文化”名堂来,那么,我可以清清楚楚答曰:“冬至馄饨夏至面”,过去北方人冬至日吃的是馄饨而并非饺子。元明时期以北平为中心,“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

冬至日短夜长为一年之最,当令也好,过节也好,人总是心有所寄、情有所系,满怀各自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具体到饮食风俗或习惯上,哪怕就像粢饭糕的缘起,说是当年吴国伍子胥发明的将熟糯米与城墙基石混埋一起的“战备粮”,还有就是油条源于油炸(秦)桧,包括上海松江每到农历七月十四,民间就磨黄豆、喝豆浆、吃油条,而松江老百姓选择在这一天专门吃油条,那是为了缅怀抗清的民族英雄李待问,而不是纪念岳飞。

宁波汤团店

我说这些话,意思也很简单,老城隍庙的宁波汤团店今年冬至期间推出饺子包汤团,蛮有统筹南北民俗、来一趟文化内涵上的兼容并蓄的情趣,你也完全可以将之视同或理解杏花楼的咸蛋黄肉松青团,或者新雅的腌笃鲜月饼,以及武康大楼雪糕那样的玩法。

只要大家吃得开心、吃得乐胃,只要你应时应景所标榜的“创新”,名副其实就好。说到汤团,我自己倒还真的很留恋之前人民路上近会稽路的那爿近悦远来的“老王汤团店”,那里的鲜肉咸馅子汤团,可以说不仅是我的最爱,也是很多上海人所喜爱的,店铺小到只容得下两条长板凳,天天顾客盈门。汤团店之所以很多年名闻遐迩,不可能没有它的秘诀吧?

南北通吃,匠心独具

何菲:上海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音乐编辑

对于“饺子包汤团”,我个人的观点是:南北通吃,顾全大局,匠心独具,秀外慧中。


店员向市民介绍饺子包汤团”新品(图片By 新闻坊节目)

无论是饺子还是馄饨、汤圆,其食用意义在今天是在其次的,它主要是文化意义和情感意义,所以这两样东西兼顾了,有匠心在其中。我觉得店家也是动了不少脑筋的,也许现在还不太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我相信这种创新它本身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

#饺子包汤团,侬哪能看?#

各位读者朋友,对于饺子包汤团,侬哪能看?欢迎在留言当中和我们分享你的观点和感受。



视频来源:陈燕菁拍摄、剪辑
图片来源:水印标记为陈燕菁拍摄,电视画面图片来源为新闻坊节目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