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刷史上有“活化石”之称的雕版印刷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还早400多年。这一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先河的技艺,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年,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作为技能的“藏宝库”,世界技能博物馆自然也不会遗漏展示这一“宝藏技艺”。今天要介绍的展品就是出自雕版木刻大师宋保旺之手的《四美图》。
(《四美图》雕版)
《四美图》又名《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是中国最早的雕版印刷装饰年画之一,被称为中国雕版年画的“始祖”,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2010年左右,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带来了《四美图》的扫描件,请宋保旺仿刻一幅雕版。
那也是宋保旺第一次见到《四美图》。
《四美图》中的四个美人,并不是我们今日通常所说的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贵妃,而是能歌善舞的赵飞燕、出塞和亲的王昭君、才华出众的班昭以及西晋美女绿珠。
(宋保旺作品)
那时,48岁的宋保旺从事雕版木刻已有差不多30个年头了,是行内有名的“老法师”。从技艺上来说,仿刻《四美图》没有多大难度。但问题是,扫描图不是很清晰,而且因为原雕版年代久远,许多细部已经模糊……如何原汁原味地呈现最初的《四美图》,成了宋保旺日思夜想的一桩心头事。
(宋保旺作品)
历经写样、上版、刻版、打空、拉线、修版、成型、抛光等工序,8个月后,宋保旺终于完成了《四美图》。
这幅花费宋保旺诸多心血的雕版木刻作品,也获得了外界的肯定。2011年12月,《四美图》参选第十四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评选,凭借对原作的传神还原、精细入微的雕刻,获唯一国际金奖。
当然,既然是雕版,不仅要好看,还要能印刷!
(印刷版《四美图》)
为此,选材很重要。
此外,刻的功夫也很有讲究。
据宋保旺介绍,雕版木刻的刀工一定要到位,发刀、挑刀、凿空的基本刀法要娴熟,“没有数年的功力,雕出的版片都不能用来印刷。”
为了突显《四美图》可印刷的特点,宋保旺还向博物馆捐赠了两件刷印工具——棕擦和棕帚。
(棕擦和棕帚)
据介绍,只要手持棕帚,在需要印刷的雕版上从左到右按上下顺序刷墨,然后将纸张平放在雕版上,用棕擦按擦,就可以印出作品来。
说起雕版印刷种种,59岁的宋保旺耐心又细致。这位从事雕版木刻40年的技能大师,虽然收获了包括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百花奖金奖等诸多荣誉,但至今,一年365天仍有至少360天刻刀不离手。
(宋保旺在雕刻)
如果您提供的展品在博物馆展出,您期望给青少年带去怎样的启发?
您能为世界技能博物馆说几句寄语和祝福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