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美妆品牌悦诗风吟“大撤店”的消息流传甚广,称这一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最多曾在国内拥有超800家门店的品牌自2019年起就频频关店,且撤店速度不断加快。
对此,爱茉莉太平洋方面在回复记者时并未提及门店调整的具体数量和情况,并表示:
中国是品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悦诗风吟正在有序推进线下直营店铺优化策略,同时进一步加强线上业务。未来,将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强化数字营销,更好地发力中国市场。
而对于有媒体称,爱茉莉太平洋方面表示,撤店原因除了疫情影响,也有该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下降的因素。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说法最早源于某韩国媒体对爱茉莉太平洋集团2022年计划的报道,传播到国内后略有变味,“渠道优化是有的,但其他内容属实夸张了。”
记者通过点评网站搜索发现,悦诗风吟在上海有30余家门店,其中兴业太古汇和奉贤南桥百联店均显示“暂停营业”,两家门店最后的评论大多停留在去年年末。
记者昨晚走访了位于中山公园商圈的悦诗风吟门店,无论从装修风格还是品类布置来看其实都还不错——左侧以彩妆为主,右手边则是护肤类产品,整体呈现出明显的韩式小清新风格,通透亮堂。
除了产品分类陈列,店内还通过产品组合、真人实测效果展示、不同肤质推荐等方式强化实体店的体验功能。彩妆区域还有“私人订制”功能,消费者可以自选眼影、腮红、高光的数量、颜色,拼搭出一款更个性化的彩妆盘。店员告诉记者,这家店在中山公园龙之梦已经开了8年。
但从定价上来看,悦诗风吟曾经主打“平价韩妆”标签如今的确有些站不住脚。单色眼影45元、小盒腮红55元、四色眼影盒168元,若是想要DIY,还要在单色组合的基础上,再支付55元至90元的外壳费用。
记者在店外观察了约15分钟,下班高峰时段除了记者仅有一名顾客进店,光顾的原因还是趁着有活动前来进行积分兑换。而门庭略显冷落的情况也不仅仅出现在悦诗风吟一家,周边几家化妆品品牌店铺均人气平平。
反倒是开设在商场地下二层、靠近地铁站出入口的某美妆集合店内生意不错,不少顾客正在店内挑选、采购。“如果不是特别有目的性地要买某个牌子的某件产品,我还是更喜欢来集合店逛,品类又多也更自在一些,不会有营业员一直跟着推荐”,一位年轻女士告诉记者。
提及悦诗风吟这个品牌,很多女性消费者至今依然会联想起品牌进军中国市场时的代言人李敏镐,借着当时韩剧《继承者们》的大热,也让这一定位年轻女性的平价品牌拥有了大批拥趸,更有“年轻人的第一支口红”之称。
但随着挑剔的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性价比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美妆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强,伴随着很多学生党成长起来的韩妆品牌也显得后继无力。除了悦诗风吟,最典型的还有同属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伊蒂之屋(也有“爱丽小屋”之称)。去年年初也曾大规模撤店投身进入KKV、调色师等集合店,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沿街旗舰店如今已改头换面成了巴黎欧莱雅球首家概念旗舰店。更不用提充满了时代回忆的the face shop、skin food等等品牌了。
曾经红极一时的韩妆品牌为何会逐渐走向了下坡路?电商的冲击、价格优势的消失等等因素带来的核心竞争力的缺失,都是主要原因。
“不好不坏,不上不下,后来就不太买了”,钱女士于2011年大学毕业,刚好是平价韩妆进入中国市场时的主力消费者,但10年过去后,接受采访时她特意去查了一下爱茉莉太平洋的下属品牌,指着位置最靠上的雪花秀说,“好像最近只买过这个牌子了。”
而说起公司刚入职的年轻人平时常用的品牌,她又感慨起这些年里消费观念和消费选择的巨大变化——条件较好的“小朋友”直接就用起了一线大牌,普通应届生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购买国货产品,“上回看到一个女孩子画了很漂亮的眼妆,一问才知道,小小一个三色眼影盘还不到30元。不仅便宜,包装也挺漂亮的。”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韩妆品牌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价格战”打不赢,营销再跟不上,便会疲态尽显。而转型的难度也依然存在,线上电商已早早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