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文化旅游局介绍说,上海科技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入选首批21家“上海市数字景区”。
小伙伴们是不是有点疑惑,到底什么是“数字景区”?先来一起学知识吧↓↓↓
听说,这次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上海科技馆。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上海科技馆,有着“博物馆”+“科学中心”的双重属性,在它的巨型翼状屋顶之下的展馆,也是科技感十足!
人工智能、大数据、4K/8K+5G 高清技术、物联感知、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 VR、全息投影……这些听上去高深莫测的技术名词,正是让场馆变得更智能、更贴心、更让人接近的“神器”。
去过上海科技馆的小伙伴都知道,它实行的是全网售全预约一码入馆:微信小程序预约购票,扫码入馆,手指点点,即可预约活动、购买电影票,人脸识别二次入馆,非常方便。
展区 WIFI 全覆盖,观众入馆连上展区无线网。
多国语言门户网站,中英法日韩多国语言官方门户网站,推荐路线、虚拟导览、线上展览、活动预约,让外国友人也能无障碍游场馆。
除此,上海科技馆还有一套精准客流分析系统,利用视频结构化、轨迹跟踪、生物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监测分析展区客流密度,防止人员聚集,让参观更舒适、疫情防控更智能。
利用物联感知生物识别,感知场观众走动、摔倒、奔跑等姿态,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系统会通知场馆工作人员及时查看并处理。
智慧安防系统,有烟雾报警器、红外探测器、温度感应器
实时联网,通过“物联感知”监测场馆环境,多方位保障场馆安全。
科普场馆也具有“科学中心”的属性,数字化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教育传播的渠道更广、形式更多样。
线上数字展,展览没看够,线上继续逛,能看、能听、能玩的虚拟展览新体验,逛到停不下来!
数字观影体验,8K 全景声电影、 4D 科普电影、科普纪录片,熊猫在眼前“翻滚”,恐龙在身边“行走”,珍稀物种似乎尽在咫尺,触手可及,看几遍都不过瘾!
指尖博物馆,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云逛博物馆。
B站、抖音、微信公众号,也成了上海科技馆的科普新势力,科普大咖齐聚一堂,观众足不出户,听讲座看直播,随时随地享受科普盛宴。
数字化让场馆更有“温度”,科技让场馆更“智慧”。这么丰富的数字化体验场景,是不是有点心动,想再去一次亲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