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菜单、描绘农作物、测量农田面积……校园内的农场让孩子们解锁了很多“新身份” - 周到

设计菜单、描绘农作物、测量农田面积……校园内的农场让孩子们解锁了很多“新身份”


作者:乔一萌
编辑:乔一萌
时间:2022-01-10 15:03

天气逐渐寒冷,松江区九亭第五小学的“墨宝农场”(校内农场)又一次迎来了大丰收。一到课后服务时段,担任“墨宝小园长”的学生们们便轮番上阵劳作,热闹非凡。

不过,区别于以往的收获季,“双减”之下的孩子们在“墨宝农场”里解锁了一些“新身份”——“植物家”、“双语小记者”、“设计师”、“小厨师”……

原来,学校巧妙地将作业设计融入“墨宝农场”,即以农场为主题,给学生们布置了丰富多彩的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农场,走向大自然。

“我们会让学生们去记录农作物生长过程,或者测量农田面积,或者为学校美食节设计菜单,或者在纸上用画笔描绘农场……”副校长张佩佩表示,农场是师生们一起守护的“秘密花园”,里面的农作物都是大家亲手培育的;因此,将作业与这片美好的“秘密花园”相结合,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将作业完成得更好。

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们真的“化身”为新角色,挑战了一些过去没做过的作业:

有的小朋友像“植物家”一般,在农场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详细记录观察日记;

有的学生变身为“双语小记者”,结合书本相关知识,用英语和中文采访农场农作的劳动者的故事;有的学生像“数学家”,走进农场,带着测量工具测算农田面积,计算篱笆长度;有的学生像“设计师”一般设计图纸,在保障各班农田面积均分的情况下,优化田地布局;有的小朋友变身为“小厨师”,为即将到来的学校美食节设计了精美的英文菜单;有的学生如同“小画家”,将形态各异的蔬菜进行重新构图与组合创作,绘制彩墨蔬菜作品。

有的学生们如同“艺术家”,以蔬菜根部、叶片为灵感,用敲印和磨拓的方式留下独特印迹;有的学生像小小“舞蹈家”,以农场劳动为素材,跳起了劳动韵律操……

“我们将所学的学科知识集中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之下,鼓励学生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形式,对学科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和深度理解。”九亭五小校长殷海强表示,布置的“新式作业”的确很有效,比如,部分原本对“看图说话”作业存在畏难情绪的孩子,经历了播种蔬菜、养护、收获、烹饪的过程后,在写作文时,都能用上“绿油油的菠菜”、“水灵灵的大萝卜”、“冬吃萝卜夏吃姜”等生动形象的语句,令老师们感到欣喜。

“我设计了英文菜单,上面画了草莓蛋糕、臭豆腐、披萨……中式和西式食物都有!老师都夸我画得好看呢。”四1班的马旻暄透露。

“可以说,‘墨宝农场’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果蔬大丰收,更是打通了书本、教室与真实世界的联接,在更丰富劳动实践与问题解决中,‘减负增效’的学习得以真正发生。”殷海强告诉周到君。


来源:周到